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于武陵

于武陵

【介绍】:

唐代诗人。名邺,以字行。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大中中,举进士不得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有时卖卜为生,语不及荣利。曾南游潇湘,欲卜居未成,后归老于嵩阳别墅。一说即《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所载之都官员外郎、工部郎中于邺。诗长于五言,多旅游感怀,赠寄题咏之作。《客中》、《夜泊湘江》、《东门路》等为传世篇章。元辛文房称其诗“兴趣飘逸多感。每终篇一意,策名当时”。《诗人主客图》置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及门者。《新唐书·艺文志四》分别著录《于武陵诗》、《于邺诗》各一卷,已佚。《全唐诗》于于武陵、于邺名下各录诗一卷,多重出者。《全唐诗补编》补二首。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八。

【介绍】:

京兆杜曲(今陕西长安县南)人。宣宗大中间(847~859)进士。曾漫游商洛、巴蜀、吴楚等地。多与隐者、山僧、道士交游。其诗以五律见长,多羁旅题咏、送别寄赠之作。张为诗人主客图》以武陵为“清奇雅正主”下之及门者。《全唐诗》存诗1卷。《唐才子传》云:“武陵,名邺,以字行。”谓于武陵、于邺一人,但南宋以前,并无二人为一人的记载。将二人混为一人,似即始于《唐才子传》。详参“于邺”条。

猜你喜欢

  • 林回弃璧

    林回,《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在子桑雽给孔子讲述的假国人逃亡故事中,林回宁肯舍弃千金之璧,也不舍弃自己的婴儿。见《庄子·山木》。后因用作疼爱子女之典。李白《赠武十七谔》:“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林回弃

  • 李求古

    【介绍】:见李远。

  • 羲之

    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张祜《高闲上人》:“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 归萤入草尽,落日映窗沉

    【介绍】:李端《宿山寺思归》诗句。上句语出《礼记·月令》,古人认为腐草化为萤,此处反用其意。二句描写秋夜万物皆息的景象,烘托了山寺的静谧空寂,表达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思归情怀。

  • 仙娥峰

    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州。唐时属商州,为商山支峰,一名吸秀山。白居易《仙娥峰下作》:“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 习坎

    《易·坎》:“习坎。”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遂来长安里,时卦转习坎。”

  • 鲤鱼

    语出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元稹《贻蜀五首·张校书元夫》:“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亦指传递书信的人。孟浩然《送王

  • 宗茝

    【介绍】:大中间长安千福寺僧。大中五年(851)作诗2首赠瓜沙僧悟真。《全唐诗补编·续拾》录此2诗。

  •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介绍】:刘禹锡《金陵怀古》五六句。是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之上而生发的议论与抒情。重点强调人事的重要,从山形之不变,人事之沧桑中生发出历史兴亡的感叹。与作者《西塞山怀古》诗中“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介绍】:刘禹锡作。窦员外即窦巩,元和二年登进士第,历侍御史、司勋员外郎等职。崇德里在长安朱雀街西第二街,则此诗当为大和中禹锡在长安时作。诗主要赞美新居环境的优美,前二句是总写,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