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文学与宗教

唐代文学与宗教

道教是汉族自创的一种宗教。道教徒以李耳(著《道德经》)为教主。唐朝皇帝与教主攀亲,尊崇道教。佛教传入中国后,至唐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思想。在大乘、小乘各宗派中,禅宗是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压倒其他宗派。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唐代文学(包括诗、文、小说)也受到佛、道二教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创作实践和文学思想两个方面。例如,在著名的大诗人中,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以“诗佛”名世。王维、李白的诗,是佛、道思想的“结晶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和尚、道士亦有能诗、文、讲唱者。

二十世纪后期,中国学术界对唐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日益重视,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孙昌武、陈允吉、葛兆光等有专著问世。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文学家评传中,也有涉及。单篇论文尤多。举例来说:总体方面,如对诗与禅的关系,古文运动与佛教的关系等,有所论述;作家方面,如对王维诗中的禅宗思想及其与南北宗禅僧的交游,佛教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影响,以辟佛著名的韩愈的“阳儒阴释”问题,白居易对儒、释、道的牵合,李贺的宇宙论和人生观渊源于《楞伽经》等,作了探索;作品方面,对韩愈《南山诗》与密宗“曼荼罗画”,柳宗元《黔之驴》与佛典,白居易《长恨歌》与变文许浑“千首湿”与禅宗“水”的理念等,进行考论。唐代这些作家未习梵宗音义之学,不可能直接接触天竺原书,译经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译经,基本上由国家主持,成绩可观。译出佛典总数达三百七十二部二千一百五十九卷。当时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基本上已介绍过来。唐朝所编经录有德业、延兴二寺的《写经目录》,西明寺大藏经《入藏录》,《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目录》。其他带有经录性质的有《大唐内典录》、《古今译经图记》、《大周刊宣众经目录》、《续大唐内典录》、《续古今译经图记》、《开元释教录》、《开元释教录略出》、《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录》等。唐僧玄奘译经最多,译文最精。向来译经程序,起初是依梵文语法译成汉文,其次是改成汉语法,其三是笔人修整文句,中间增减,多失原意。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大抵译经事业,至玄奘已登上极峰。从梵文译成汉文的佛经中的语言、故事,为唐代文学作品所吸收运用。道教经集,自东汉以来,陆续问世。至唐开元中,玄宗命崇玄馆道士集古今道书,编成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

目前,随着《中华大藏经》和《道藏》两部巨著的出版发行,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今后唐代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必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猜你喜欢

  • 巴东

    指今重庆奉节一带。杜甫《题郭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 剑水

    ①亦称剑河。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叶尼塞河。在唐关内道北部回鹘境内。岑参《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②即大剑水。出今四川剑阁西空冢山下。储光羲《陆著作挽歌》之三:“剑水千人

  • 白麻纸

    用苘麻造的纸。唐制,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各种诏书皆用白麻纸书写,故亦借指重要诏书。白居易《杜陵叟》:“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亦省作“白麻”。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

  • 毕竟输他老渔叟,绿蓑青竹钓浓蓝

    【介绍】:齐己《潇湘》诗句。两句诗承上,意为:历史上贾谊、屈原遭贬流放潇湘,毕竟不如老渔翁身不入朝,披蓑衣、垂青竹,在江湖上悠然垂钓。诗表达了洞透红尘、放情山水、啸傲江湖之隐逸情怀。

  • 于邺诗集

    诗集。唐于邺撰。于邺,字武陵。《新唐书·艺文志四》分别著录《于武陵诗》一卷、《于邺诗》一卷,误为二人。《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均著录《于武陵集》一卷,不另著录《于邺集》,则宋时是以《于武陵集》

  • 约莫

    大概;估算。高适《自淇涉黄河》:“约莫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 唐王右丞诗集注说

    王维撰,明顾可久注。六卷本。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洞易书院刻本,明万历十八年(1590)吴氏潄玉斋刻本。

  • 公沙仲穆

    【介绍】:又误作沙仲穆。生卒年、籍贯不详。龙纪中处士。撰《大和野史》十卷,起自大和,终于龙纪,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二》杂史类。作品已佚。事迹见《唐会要》卷六三。

  • 刘禹锡诗文赏析集

    王元明主编。巴蜀书社1989年2月出版,27.2万字。收入《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丛书》。本集共选录刘禹锡诗歌107篇,文12篇。凡各级各类大中专学校教材、中小学语文课本及有关唐代诗文选本中所选刘禹锡作品,

  • 乞火人

    指推荐贤士的人。杜牧《寄崔钧》:“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参见“乞火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