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张巡

张巡

【生卒】:709—757

【介绍】:

唐代文学家。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进士及第。天宝中,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有治绩。秩满,调真源令。安禄山叛反,巡募豪杰守雍丘,后又与许远合力据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因战功授金吾将军、主客郎中、河南节度副使,又拜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乱军围城经年,张巡与将士竭力死守,摧锋陷坚,阻遏乱军南进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李翰《进张中丞传表》)。终因内尽粮草,外无救援,城陷被执,与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同时遇害。赠扬州大都督。巡博通群书,“体质贞正,才掩贤豪,诗书自负”(高適《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作文“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可惜他的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存诗二首,均为被围困时抒写壮志之作;《全唐文》存文三篇。李翰年轻时与张巡交游,悉知其生平,为作《张巡传》,上肃宗,惜已佚。事迹见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五。

【生卒】:709~757

【介绍】:

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四年(736)进士,天宝中为清河令,更调真源令,有治绩。安禄山反,巡起义军讨贼,与许远合力守睢阳(今河南商丘),阻敌南进,蔽遮江淮。因功授主客郎中、拜御史中丞,世称“张中丞”。自春迄冬,固守十月,终因粮尽援绝,城陷被害。赠扬州大都督。宣宗大中时,图像于凌烟阁。巡聪悟有才干,高适称其“体质贞正,才掩贤豪,诗书自负”(《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全唐诗》存诗2首,均为守睢阳时所作。

猜你喜欢

  • 胡令能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贞元、元和中在世。居于郑州中牟(今属河南)。家贫,少为洗镜锼钉之业。人称胡钉铰。既能诗,太守名流,皆仰瞩之。或有遗赂,必加拒绝;或持茗酒而来,则欣然接待。善写七言

  • 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语本《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求《边将》:“老向二毛见,秋从一叶知。”

  • 穿针

    古代妇女于七月七日登楼穿针乞巧。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也。”后因以“穿针”为咏七夕之典。李群玉《秋登涔阳城》之二:“穿针楼上闭秋烟,织女佳期又隔年。”

  • 武夷山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西南。方圆60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接,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主要风景有“溪曲三三水(九曲溪)”,“山环六六峰(三十六峰)”。九曲溪畔,群峰壁立,秀拔奇伟,千姿百

  • 伊嵩

    伊水和嵩山。白居易《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吾亦从此去,终老伊嵩间。”

  • 轩轩

    ①舞动貌;飞动貌。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②仪态轩昂貌。白居易《舟中李山人访宿》:“轩轩举云貌,豁豁开清襟。”

  • 子夜冬歌

    【介绍】:薛曜作。此诗写寒冬夜景,并由草木凋零联想到人之衰老,由此而发出怎样才能长生不老的感叹。前两句写景,景中有情,后两句写情,情中有景。

  • 蒋冽

    【介绍】:见蒋洌。

  • 张博望

    即张骞。张骞曾出使西域并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有功,封博望侯,故称。亦泛称边将。韩翃《送监军李判官》:“旧从张博望,新事郑长秋。”

  • 刘瑶

    【介绍】:或误作裴瑶。唐女诗人。生平事迹无考。《全唐诗》存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