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律赋

律赋

赋体名。律赋是唐代在齐梁骈赋的基础上,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新赋体。其基本特点大致为:(一)篇幅字数有一定的限制。李调元《赋话·新话》卷四:“唐时律赋,字有定限,鲜有过四百者。”律赋超过四百字者也有,如白居易的《鸡矩笔赋》、元稹的《观兵部马射赋》等均超过五百字,是对律赋规模体制的一种突破。(二)用韵的数量、韵脚平仄的运用均有一定的要求。唐代律赋用韵数量要求比较宽松,用几韵有相当的灵活度。然其常规一般为八韵。此制始于开元二年(714)所试《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今唯存李昂《旗赋》一篇,见《文苑英华》。中唐科考赋八韵者为最多。“私试”(即平时练习)之作,赋八韵也为常例。对于用韵的平仄要求,原无定格。至唐中后期逐渐发展出四平四仄之定例。至于用韵的次序,则有依次与不依次之别。考试明文规定“次用”,即按规定韵字次序依次用韵,实际上不依次用韵的例子似乎更多一些。晚唐以后,情况有所变化。(三)命题有一定准则。题目取资,范围包括时事、古事、景物、事理、经史子集、曲名诗句等等。其特点,李调元说:“大约私试所作而播于行卷者,命题皆冠冕正大。逮乎晚季,好尚新奇。……元和、长庆以后,工丽密致,而又不诡于大雅。”(《赋话》卷二)(四)律赋的章法、结构也有一定的讲究。唐人已重破题,入题之法,有虚入、实入、题字对举、对策、考辨、论赞、序记、疏释、原议种种(例详王芑孙《读赋卮言》)。结构有因题义布局与依换韵分层等等。(五)句法多用四六。四六句法,本起自骈赋,律赋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自元稹、白居易始有所突破。晚唐律赋又趋精密,讲究巧对,细针密线,斗巧争奇。

猜你喜欢

  • 徐侃

    【介绍】: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同乡安凤与侃友善,本约同赴长安取功名。临行,徐侃因母老中止。安凤独赴长安,十年不归。一日忽于京逢徐侃,遂共话乡里之事,徐归时留诗为别。次年春,安凤以书寄乡问迅。徐母得书

  • 张彦修

    【介绍】: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张弘靖孙。当为文宗至僖宗时人。《全唐诗补编·续补遗》补诗1首。

  •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介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诗句。二句是写峨眉山和罗浮山的名句。虽为题画,实同写真,气势浩大,形象雄奇。

  • 火树银花

    形容灿烂的灯火或焰火。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刘弘

    晋沛国相人,字和季。曾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在镇劝课农桑,宽刑省赋,深得百姓爱悦。进侍中,开府仪同三司。“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 滂沛

    雨大貌。徐夤《喜雨上主人尚书》:“几日淋漓侵暮角,数宵滂沛彻晨钟。”

  • 封豕

    大猪。喻贪暴者。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燕蓟奔封豕,周秦触骇鲸。”

  • 三平调

    又称“三平切脚”、“下三连”。指诗句末尾三字都是平声。三平调是古体诗三字尾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古诗中应用最广,有的甚至全篇用三平调,如元稹《周先生》。三平调是古体诗的句式,近体诗中是不允许的,如有,则上

  • 敬播

    【生卒】:?—663【介绍】:唐代史学家。蒲州河东(治今山西永济)人。贞观元年(627)进士及第。诏诣秘书内省佐颜师古、孔颖达修《隋史》。授太子校书。迁著作郎,兼修国史。十九年(645),从唐太宗征高

  • 钓鱼

    【介绍】:李群玉作。描写钓鱼的小诗,全用口语,质朴生动,清新自然。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评此诗为“用近俗字而不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