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甫与六朝诗人

杜甫与六朝诗人

吕正惠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本书分七章深入而细致地论述了杜甫与六朝诗人的关系:一、绪论;二、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兼论杜甫与三大传统之关系;三、杜甫与谢灵运;四、杜甫与鲍照;五、杜甫与齐梁诗人;六、杜甫与庾信;七、结论。著者认为:“杜甫是中国历代大诗人中最不轻易放弃任何传统的诗人”,“正由于杜甫具有广博的心胸,正由于他能够接纳前代诗人的一切成就,他才能在最博大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诗歌中最宏伟的高峰。”杜甫的创作实践证明,“最尊重传统的诗人也可以是最具有独创性的诗人”。著者分析了汉、魏、晋诗的三个传统:乐府民歌传统、咏怀传统和美文传统,而认为“杜甫和美文传统的关系最为密切”。著者认为谢灵运是美文传统的“不祧之祖”,是“赋予这个传统真正的活力,透过文字工夫成功的写出好作品来的第一个大诗人”,而“杜甫就是把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致的人”。著者论述了鲍照和谢灵运的关系。认为鲍照“是整个汉魏六朝最具有写实精神的诗人”,是一个“小杜甫”,他和杜甫“是同一气质的诗人”,“在使杜甫成为杜甫的过程中,鲍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应该超过谢灵运、庾信和任何六朝诗人。”而杜甫最有得于齐梁(包括陈)诗人的是“清词丽句”和声律。他对庚信的倾倒与同情,实源于自己的身世之感。著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得出“杜甫真是善学传统的伟大诗人”的结论。书后附录《杜诗与日常生活》一文,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杜甫奠定了日常生活诗歌传统的基础。”

猜你喜欢

  • 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合称。二人同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高岑并称,最早见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高适是边塞诗派的老

  • 郑蕡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懿宗时人。咸通三年(862)与王棨等同年进士及第。《全唐诗》存诗二首,《春台晴望诗》系误收德宗时郑蕡所作。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二三。

  • 沧海使

    传说中乘船来往于天上人间的使者。亦泛指使者。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不知沧海使,天遣几时回。”

  • 白居易诗歌精选

    时宜之选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为《唐代名家诗丛》之一。前有“白居易小传”。共选白居易诗词310首,每首诗都有简要注释。

  • 夜饮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在梓州幕时。首联点题,写己衰鬓异乡,勉从夜宴,隐透漂泊悲凉意绪;颔联正面描写宴席的热闹场面,与首联的萧瑟悲凉心境形成鲜明对照;颈联是泛言身世飘泊,时世艰难,有明显的

  • 歌钟重赐

    歌钟,给歌曲伴奏的编钟。亦泛指歌乐。春秋晋国魏绛和戎狄有功,晋悼公赐之女乐和歌钟。见《左传·襄公十一年》。后因以“歌钟重赐”用作称颂使臣外交建功之典。杜审言《送高郎中北使》:“歌钟期重赐,拜手落花春。

  • 李跃

    【介绍】:唐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唐末人。有《岚斋集》二十五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小说家类,已散佚。《侯鲭录》、《唐语林》等有佚文。作者时代据《新唐书·艺文志三》。

  • 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介绍】:司空图《华下送文浦》诗句。诗句描写送别景色:虹雨相映,平川明丽,树林茂密,飞鸟冲人,诗人以绚烂的景色,颇具情趣的描写烘托出诗友相别的诗意情调和氛围。

  • 熊虺

    古代传说中一种生于南方的九头蛇。李贺《公无出门》:“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介绍】: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诗句。谓骏马虽瘦,但骨骼却如铁打铜铸。此二句是李贺特有的“曲喻”手法,骏骨如铜铸,敲铜有声,故转而曰敲骨亦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