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郑颢

郑颢

【生卒】:?—860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养正,又误作奉正。河南河清(今河南孟州)人。郑絪孙。会昌二年(842)以状元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迁右拾遗。大中三年(849),自起居郎充翰林学士。娶宣宗女万寿公主,迁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四年(850),拜中书舍人。五年(851),授庶子出翰林院。迁给事中。九年(855)起,为礼部侍郎,知贡举两年,选拔滞才,为时人所称。十三年(859),迁刑部、吏部二侍郎,出为河南尹。次年,卒。《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翰林学士壁记》。

【生卒】:?~860

【介绍】:

字养正,《全唐诗》误作奉正。郡望荥阳(今属河南),河清(今河南孟津)人。会昌二年(842)状元及第。初授弘文馆校书郎。大中三年(849),充翰林学士。尚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后迁刑、吏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全唐诗》收诗1首。

猜你喜欢

  • 白鹿洞

    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山谷中。唐贞元元年(785),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于此。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白鹿洞。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洞读书。南唐昇

  • 胡僧识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载,西域胡僧法兰博闻多识,曾指出昆明池灰的来历。后因以“胡僧识”作博闻识异之典。杜甫《海棕行》:“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参见“昆明劫灰”。

  • 六尺孤

    ①未成年的孤儿。周代一尺相当于现代六寸。刘禹锡《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六尺孤安在,人间未有名。”②特指未成年而继位的君主。徐夤《蜀》:“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

  • 崔氏夫人训女文

    诗歌。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三种写本:P2633,S4129、5643。P2633抄写“崔氏夫人训女文”后,附有“上都李家印崔氏夫人壹本”的题记,说明唐时京城已有印本行世,并远及敦煌地区,足见流传之广。

  • 仙人楼

    指凤台。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参见“萧史”。

  •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介绍】:王维《齐州送祖三》诗句。二句以萧索景色表现与故人相别时的凄清心情。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此二句:“用写景之笔宕开,而情在景中,篇幅遂短而不促。”

  • 袒膊和尚

    【介绍】:见智亮。

  • 熏风

    相传舜制五弦琴,唱《南风》歌,表达了对人民的爱恤,其词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见《史记·乐书》。后以“熏风”为帝王之歌或政令的代称。杨巨源《送太和公主和蕃》:“熏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 仪舌

    张仪的舌头。指能言善辩者之舌。元稹《献荥相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参见“张仪舌”。

  • 报恩腮

    见“报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