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税户制
辽代对投下人户实行双重剥削的制度。辽圣宗时,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封建赋税制扩展到投下州县。政府规定,投下之赋皆分为二:工商税中酒税上交朝廷,其余市井之赋尽归投下主;被编为投下奴婢的汉族、渤海及奚族农业人户,既要“输租于官”,又须“纳课给其主”。这些承受政府与投下主双重剥削的投下工商户与农业人户遂变为获得部分自由的人户,被称为“二税户”。至金代,经两次放免,二税户一度基本消失。而元代投下户除按规定承担国家赋役外,还需向投下主缴纳“五户丝”,亦属二税户性质之人户。
辽代对投下人户实行双重剥削的制度。辽圣宗时,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封建赋税制扩展到投下州县。政府规定,投下之赋皆分为二:工商税中酒税上交朝廷,其余市井之赋尽归投下主;被编为投下奴婢的汉族、渤海及奚族农业人户,既要“输租于官”,又须“纳课给其主”。这些承受政府与投下主双重剥削的投下工商户与农业人户遂变为获得部分自由的人户,被称为“二税户”。至金代,经两次放免,二税户一度基本消失。而元代投下户除按规定承担国家赋役外,还需向投下主缴纳“五户丝”,亦属二税户性质之人户。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
曹操在许都(今河南许昌)和淮河流域的屯田。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军粮问题,曹操接受枣祗、韩浩等人建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在许都地区开始屯田,收效很大,这是民屯的开始。
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北宋初年,改后周禁军殿前、侍卫二司之制,分设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马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步军司、步司),使其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掌文翰之事,代皇帝修文告,监修国史等。相当汉族王朝之翰林院。设北面都林牙为其长。其下有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多拣选学识文才出众者充任。
周代贵族世袭垄断各种权力的政治制度。其表现为:天子或诸侯下的贵族,世袭地享有卿大夫的政治地位,执掌政权,并且相应世袭地领有天子或诸侯赏赐给他们的采邑作为俸禄。世卿世禄制自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西周金文常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
唐末黄巢起义军由广州北伐途中受挫的一次战役。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底,黄巢率数十万大军自广西桂林顺湘江而下,占领江陵城。旋即进军襄阳(今湖北襄樊),拟渡汉水北上。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王敦之乱后,明帝病死,幼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成帝,其舅父庾亮总揽朝政。苏峻、祖约自视平乱有功,对庾亮心怀不满。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欲夺苏峻兵权。苏峻联络祖约,以讨庾
中国佛教宗派,亦称莲宗。唐代善导创立。主要依据经典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往生论》。教徒期望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名净土宗。由于此宗修行简单,唐中叶以后
清代的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部分丁银摊入田粮征收。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人丁数为准,固定税额,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