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景龙之变

景龙之变

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武三思事件。中宗复位之后,韦后私通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将其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次子武崇训,相互勾结,左右朝政,排斥打击废武复唐的功臣张柬之等。韦后因太子李重俊非其所生,欲废之。武三思、上官婕妤、安乐公主等亦常凌侮太子。李重俊愤不能平。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 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沙吒忠义等发羽林千骑,兵三百,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家,并杀其亲党十余人。后又引兵自肃章门而入,以索上官婕好。中宗、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好登玄武门以避兵锋,令羽林军反击。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沙吒忠义被杀,余众皆溃。李重俊以百骑走终南山,至鄂西,为左右所杀。

猜你喜欢

  • 南坡之变

    元英宗硕德八剌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被害事件。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死。三月,英宗即位。英宗自幼受汉族文化影响,即位后决意革新政治,推行“汉法”。当时仁宗之母答己太后与右丞相铁木迭儿互

  • 共进会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部分同盟会员成立于日本的革命团体。首先由同盟会员焦达峰、张伯祥、邓文辉等人发起,于1907年8月(光绪三十三年七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会址初设于东京青山麻布区华群学会,后迁大

  •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

  • 省陌

    五代时后汉盘剥人民的手段之一,唐末以来,经济萧条,钱币数量过少,流通不便,遂官定以八十文为一“陌” (百)。后汉三司使王章规定民间向官府交钱时以八十文为一陌,而官府支出时却以七十七文为一陌,称为“省陌

  • 五单于争立

    匈奴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单于系匈奴君长的称号。经过长期与汉的战争,匈奴势力日益削弱。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十余万汉军分道出塞击匈奴,丁零、乌桓、乌孙乘机从北、东、西面夹击匈奴。匈奴陷

  • 上海光复

    上海素为革命运动活跃的地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所在地。同盟会中部总会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动,并号召各地革命党人继起响应,其主要领导人之一陈其美则主要从事于联络各界准备发动上海起义。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

  • 袄教

    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的宗教。又称火袄教、火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创立,六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唐时袄教渐盛,信者颇多,两京均建有袄祠。

  • 吴奤儿起义

    明初贵州苗族人民起义。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吴奤儿领导五开(今贵州黎平一带)苗族人民起义,自称“刬(铲)平王”,古州(今贵州榕江)十二个长官司全都响应,号称二十万众,杀指挥佥事过兴等。洪武十八

  • 北征乌桓

    曹操进攻袁绍残余势力和乌桓贵族蹋顿单于的战争。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利用袁绍外甥、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高干的力量,赶走袁尚、袁熙。袁氏兄弟逃奔辽西郡(治今辽宁义县西),投靠乌桓贵族蹋顿单于。

  • 河中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九月,木华黎派金降将石天应率军围攻战略重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谋以西控关内,东取河南。水手出身的金新任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侯小叔,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