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立宪派请愿运动

立宪派请愿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为要求清政府早日实行宪政而发起的政治运动,又称立宪运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欺骗人民抵制革命,开始玩弄“预备立宪”骗局。立宪派对清政府宣布立宪拍手叫好,但对实行无期深为不满,于是纷纷组织团体为促使清廷早日立宪而积极展开活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秋,各省立宪派相继上书清廷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有的还派出代表赴京请愿,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国会请愿运动。清政府迫于当时日益发展的革命形势,需要进一步以“预备立宪”来缓和矛盾,笼络上层资产阶级和地方官绅,因而在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筹备期定为九年,作为对立宪派请愿运动的答复。不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接连死去,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由其生父载沣摄政。载沣为挽救清朝的垂危统治,一面大搞皇族集权,一面继续用“预备立宪”欺骗舆论,重申坚持立宪宗旨。按《九年筹备立宪清单》的规定,1909年(宣统元年)各省成立咨议局,次年中央成立资政院。各省的立宪派在咨议局中占有优势,许多著名的立宪派头面人物成了各该省咨议局议长,如江苏的张謇,浙江的汤寿潜,湖北的汤化龙,湖南的谭延闿,四川的蒲殿俊等。他们以咨议局为合法的活动阵地,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同时互相联络准备再度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尽早实行宪政。1909年12月(宣统元年十一月)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出面邀集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在沪开会共商请愿进行办法,决定组成请愿代表团,公推直隶孙洪伊为领衔代表,赴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1910年1月16日(宣统元年十二月六日)代表团向都察院递交早开国会请愿书,清政府以必须循次筹备为由拒绝所请。代表团在北京联络各界,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制造声势。1910年6月16日(宣统二年五月十日)代表团以十个团体的名义再次向都察院呈递请愿书,清政府断然加以拒绝。10月(九月)资政院正式开会,请愿代表决定进行第三次请愿,向资政院呈递请愿书,请资政院代奏要求次年召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这时,一些地方督抚出于维护自己权势和抵制革命的目的,也联衔奏请召开国会和组织内阁。清政府慑于压力,被迫于11月4日(十月三日)宣布预备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明年先成立责任内阁。同时令各省请愿代表“即日散归,各安职业”,不准再行请愿。有的代表认为请愿已有结果,离京返回;有的代表仍不满意准备继续请愿,坚持要求立行宪政。清政府转取强硬措施,把准备继续请愿者强行押送回籍或发往新疆充军。在清政府的高压下,立宪派所发起的请愿运动就此结束。

猜你喜欢

  • 太平军北伐

    1853——1855年(咸丰三年至五年)太平军为夺取北京而进行的远征,亦称“太平军扫北”。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不久,便于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北伐。林、

  • 包衣

    满语,意为家内奴隶。满语称奴隶为“阿哈”,家内奴隶称“包衣阿哈”,简称“包衣”。清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属上三旗者,隶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者,分隶王府,

  • 贵由征拔都

    窝阔台汗死后蒙古王室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病死,其妻脱列哥那摄政,主张传汗位于长子贵由。术赤之子拔都素与贵由不和,拒不参加选汗大会。公元1246年,贵由被推举为汗。次年,贵由命野里

  • 内朝官

    又称中朝官。西汉前期,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丞相均由开国功臣列侯担任,统领百官,总理政务,位极尊隆。汉武帝为提高皇帝威权,削弱丞相权力,一反惯例,任用布衣公孙

  •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

  • 镇江之战

    鸦片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1842年7月(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军逼近镇江,清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防守城外,副都统海龄(满族)率驻防旗兵千人及绿营兵六百人据守城内。7月21日(六月十四日)在

  •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9年,唐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所建。王审知祖、父两代,世为农民。黄巢大起义爆发后,随其兄王潮参加王绪起义军。不久,王绪一军归附秦宗权,旋又为秦宗权所攻,遂南渡长江,转入福建。后王潮

  • 中外纪闻

    清末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报纸。初名《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北京创刊。出到四十五期时,因与外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同名,被诘问,于是从四十六期起,即从12月16

  • 辽阳保卫战

    甲午战争中,辽阳人民抗击日军,保卫家乡的战斗。辽阳是奉天的南大门,辽阳的安危,与整个奉天息息相关。驻扎在海城、岫岩的日军先后四次进犯辽阳,均遇到了民团武装的顽强抵抗。据《辽阳县志》记载,他们使用原始武

  • 平夏城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哲宗即位后,西夏频繁进扰边境。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于葫芦河川形胜之地筑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县北)以扼夏军,并停输西夏岁赐。不久又命西北沿边诸路于要害处修筑寨堡,以防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