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黄嵬山割地划界

黄嵬山割地划界

宋辽边界纠纷事件。庆历“增币”后,辽继续恃强争界,不断在河北、河东二边制造事端。宋之河东与辽之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县)等州接界。宋太宗以来辽即不断越界侵耕蚕食。到神宗熙宁时实际边界已从古长城南移三十余里,至于宋朝代州黄嵬山(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西南)北麓。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辽又遗使至宋,诬称宋侵辽界,要求重新划分疆界。七月,宋廷派吕大忠、刘忱等与辽使共同勘定河东界止。辽使坚持蔚应、朔三州与河东应以分水岭土垄为界,而经双方当面案视,根本没有所谓土垄。宋使据理驳斥辽国蓄谋侵界,辽使恼羞成怒而返。次年三月,辽一面点集兵马威胁,一面再派使至宋,逼迫宋廷接受以土垄为界的条件。五月,宋再遗熟悉边界历史地理形势的沈括赴辽交涉划界事宜。辽坚持以黄嵬山天池为中心划界。双方经六次激烈争辩,沈括列举双方过去在边界所立石峰(界桩),并出示双方往来公牒等确凿证据,申明河东边界早已划定,黄嵬山天池从来在边界之南宋朝境内,据理驳斥辽国的蓄意讹诈,拒绝其索地划界的无理要求。七月,辽使又来宋威逼。神宗惶惧动摇,深怕宋辽战争再起,无法收拾,遂改派善于酬对的韩缜为特使,按辽意图,割黄嵬山以北地东西七百里予辽。

猜你喜欢

  • 经今古文之争

    儒家学派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佚。汉初,除挟书之律,搜求古代典籍,儒家经典逐渐齐全。人们将凭记忆背诵,靠师徒口耳传授下来的五经,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作为教本,称为今文经,把

  • 更始政权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政权。地皇三年(公元22年),犯法逃匿的汉宗室刘玄投入平林兵,刘縯、刘秀纠集宗族为骨干组成的舂陵兵也与农民起义军新市、平林兵合而为一。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地皇四年,为加强统

  • 北魏

    朝代名,北朝之一。鲜卑族拓跋部所建。淝水战后,鲜卑族拓跋部酋长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机,纠合旧部,于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在牛川(今内蒙锡拉木林河)集会,即代王位。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曰魏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

  • 甲申之变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的事变。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 景定公田

    南宋理宗时强买民田以扩大“公田”的历史事件。理宗即位后,官僚贵势之家疯狂兼并土地,国家财政日绌。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知临安府刘良贵、浙西转运使吴势卿和殿中侍御史陈尧道等,迎合权相贾似道之意,建

  • 厉王专利

    周厉王统治期间,贪婪暴戾,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利用谋生,借以盘剥人民。这种作法是违背周族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之利的古老典章制度的,因而《国语·周语》又说“厉始革典”

  • 里甲制

    明代地方基层政权组织。明代县以下基层组织,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民户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丁粮多的地主十户轮流充当里长,余百户又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首。里长、甲首对所辖民户直接进行监督、统治和课征

  • 三卫九边

    明代北部边防的军事重镇。为防御蒙古贵族骚扰,明代在北部边防作了积极防御布置,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先后设辽东(今辽宁辽阳)、蓟州(今河北蓟县)、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延绥(今陕西榆林)、太原(驻

  • 教军起义

    见“号军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