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古今集记

丧服古今集记

一卷。南齐王俭(452-489)撰,清马国翰辑。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僧绰子,自幼好学,宋明帝选为婿。仕宋官至吏部郎,后附萧道成(齐高帝)禅代诏策多出其手。入齐,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时,曾在他宅中开学士馆,以四部书充其私藏。累迁至中书监,参掌选事。精研三礼。撰《古今丧服集记》、《元徽四部书目》,依《七略》作《七志》。卒谥文宪。明人辑有《王文宪集》。《隋唐志》并作《古今集记》三卷,现在已经散失。《南齐书·礼志》引俭议丧服七篇,《文惠太子传》载一篇,《隋书》引二节,《春秋释文》也引俭说苫国一事,马国翰认为以上所引都是《集记》之遗文,并以此为根据辑录而成此书。此书引证古今,识议闳通。萧子显称赞其纲维典礼,的确名不虚传。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味蔗轩青灯新曲二种

    一卷。清黄治(生卒年不详)撰。黄治字今樵,台州(今浙江临海)人。本书收杂剧二种。其一是《雁书记》,共四折,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令其归降。苏武威武不屈,牧羊北海,斥责前来劝降的李陵。后苏武于雁足系帛

  • 蒲县续志

    清托克托欢修,曹和钧、罗良桂纂。托克托欢,满洲镶白旗人。由翻译生员考授工部笔帖式,同治三年(1864)任知县。《蒲县续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篇幅不多,亦不分卷,版式书体与巫本无异,通篇所续

  • 碑别字

    五卷。清罗振撰。罗振,字佩南,一字佩蘅,浙江上虞人。邑诸生。书前有光绪十一年(1885)罗振玉序及其所撰传略。书以五声分。每卷之中刺取两汉迄宋各种碑志、造像石刻,凡不见于字书之别字,依韵辑录。每一字后

  • 水明楼诗

    六卷。清颜光猷(约1698年前后在世)撰。颜光猷,字秩宗,号淡园。山东曲阜人。康熙十年(1671)进士。以翰林改刑部郎中,出为安顺守。后转为河东盐运使。与光敏、光毅称曲阜“三颜”。著有《易经说义》等书

  •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

    二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

  • 何氏丛书五种

    二十卷。清何元锡(1766-1829)编。何元锡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蛇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精于簿录之学。家中藏书甚富,所藏书以及金石等多有条贯。其中的善本精抄书,做“获经堂”书屋藏之。元锡

  • 潜庄文钞

    六卷。清卜起元(1814-?)撰。卜起元,江苏武进人,布衣。文钞卷一有论周易、屯田、史论各篇;卷二至卷六,书简居其七、八,其中三篇呈林则徐,余若干或致郡守、或致县令,意在自荐入仕,其才堪用、其志可悯。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

  • 孝经说

    三卷。陈伯陶撰。陈伯陶字子砺,广东东莞(今东莞)人。官至江苏布政使。少从陈澧学。是书分三篇:首篇论《孝经》与《春秋》相表里,言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说《孝经》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最得其旨。次篇言曾

  • 郑氏古文尚书

    十一卷。汉郑玄(127-200年)注,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清李调元(1734-1802年)补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