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西部考古记

中国西部考古记

民国色伽兰(V,Segalcn)撰。色伽兰,法国人。民国三年(1914),法国教育部、考古学院遣色伽兰等人测量扬子江上流水道,并考察四川省内古物。此编为其考察的第一份报告书。书分四章,为中国古代石刻、崖基、四川古代佛教艺术、渭水诸陵。自沙畹考察中国北方古物之后,中国传统艺术与印度输入艺术的判别始为明显。考古队在四川,发现中国汉代的碑阙崖墓,印度输入周、隋、唐、宋代的佛龛造像,还发现参合两种艺术的梁代作品。诸作品多无文字,所以大半不见志乘著录。崖墓尤甚。《四川通志》仅着录两处:一是卷四十五,昭化鲍三娘墓,一是卷六十,引隶释所志彭山张氏墓。此次考古队发现类似崖墓不少,使不寄托文字表现的艺术作品传播于世。世人方知汉代作品不仅有山东孝堂山石室及武氏祠堂的雕文刻画,四川也有不少。其搜剔幽隐之功非小。考杜光庭《录异记》卷六,陵州阳山焰阳洞条,载唐乾德三年(965)发现石洞,深三丈九尺,有三重门,镌凿精巧。第三重门内,南畔石房阔七尺四寸,高四尺八寸,深四尺二寸;北畔石房,深四尺二寸,阔七尺三寸,高五尺,房内有石床一张,西北畔有石床,石龟等,则崖墓类。唐代陵州即今仁寿,则沱江流域也有崖墓,非嘉陵江、岷江流域仅有。

猜你喜欢

  • 学案备忘录

    一卷。清成蓉镜(见《周易释爻例》)撰。该书题下有自注:“随笔杂记,略无诠次,聊备遗忘。”此为书名之由来。又说:“国史《满汉大臣传》、《儒林传》及《国朝先正事略》名儒类所已有者,悉删去。”所录五十八人。

  • 来恩草堂

    十六卷。明姚舜牧(1543-1622?)撰。姚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官历新兴、广昌知县。其体恤百姓,官品颇佳。著有《五经四书疑问》,此集为舜牧所自定。其子祚端梓

  •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

    二卷。齐萧子良(459-494)撰。萧子良为齐武帝萧赜次子,受封为竟陵王。他饱学厚古,与佛教另有一番偏爱,同文惠太子一样,尤喜欢佛法的研习。数次在王府廷院举行斋戒,大集群臣和僧众。不但迎请高僧讲经说法

  • 华银山志

    十八卷。清释昌言撰。昌言,字虎溪。四川岳池县伏虎寺僧。《华银山志》同治三年(1864)刻本,共十八卷。分为十六门。首为星野。次图考。次疆域。次形势。次开建。次寺院。次灯田。次古迹。次护法。次游览。次道

  • 春秋参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作者对其中自己认为确有不当之处虽也略加批评,但必援引朱熹之说为言,藉以表明自己恪遵胡《传》,未敢逾越。卷首且立纲领三十三条,所录

  • 种太尉传

    一卷。宋赵起撰。赵起字得君,自称河汾散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种太尉即种谔,种世衡次子,曾任龙骧四卫指挥使知延州。与兄古、弟诊号称“关中三种”。所云“太尉”,乃唐末五代以来对武人的尊称。书中所记种谔事

  • 周易通义

    十六卷。清庄忠棫撰。庄忠棫字中白,丹徒人。另著有《易纬通义》、《蒿庵遗集》、《静观堂文》等。此书原名《大圆通义》。作者于董仲舒之学十分倾服,欲合《周易》、《春秋》为一,仿《春秋繁露》作此书。其说易本于

  • 切音指南

    见“等韵切音指南”。

  • 列女传补注

    八卷。叙录一卷。清王照圆(生卒年不详)撰。照圆字婉佺,一字瑞玉,山东福山人,栖霞郝懿行之妻,受封为宜人。《列女传》为西汉刘向所著,始有曹大家、綦母邃、虞贞节三家注。大家注十五卷,至北宋犹存,见《史记正

  • 泰阶六符经

    一卷。题黄帝撰,清马国翰辑。《汉书·艺文志》天文类载是书。集注:李奇曰:“三台谓之泰阶,两两成体,三台故六;观色以知吉凶,故曰符”;《史记·天官书》曰“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