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九族考

九族考

一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俞樾精《公羊》学,成《经说》十六卷,先后主讲于苏州紫阳、上海求志等书院,主杭州诂经精舍,经学大师章太炎即出其门下。著述五百余卷:《春在堂全书》、《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俞楼杂纂》等。此书即为《俞楼杂纂》的第九种。按:“九族”的含义,《尚书》古文家说与今文家说各不同,古文家称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共九族;今文家则认为九族是父亲四族、母亲三族、妻家二族。今文家立说是根据异姓有服丧之礼。汉代两大儒宗郑玄主古文家说法、许慎主今文家说。至唐代孔颖达撰《左传正义》则申述许说而驳斥郑注。俞樾则也认为今文家有道理,从许而不从郑。然而俞樾论证比孔疏更为精密。今文家九族:父族四种即:五属之内为一族。父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已出嫁的女儿及其子女为一族、自己的儿子及子女为一族。母族三种即:母亲的父姓一族、母亲的母姓一族、母亲的已出嫁的姐妹及其子女为一族。妻族两种即:妻之父姓为一族、妻之母姓为一族。俞樾则认为:天生万物只能有一个本源,因此人只从父为姓,不从母为姓。九族以母之父姓为族又以母亲的母姓为族,以妻家父姓为族又以妻家母姓为族,这样是“教天下二本。”俞樾认为:有父亲一族那么自家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在内,有母亲的父母之族那么母亲的兄弟姐妹都包括其中。因此俞樾修正今文家之说而论定九族为:以高祖之族、曾祖之族、祖之族、父之族为父族四类,母亲的曾祖之族、母亲祖父之族、母亲的父亲之族为母族三类,以妻之祖父族、妻之父族为妻族二类。俞樾之说自出新意,缺少证据,但条理井然可备一说。存《俞楼杂纂》本。

猜你喜欢

  • 松风阁琴谱

    二卷。《抒怀操》一卷。清程雄撰。程雄字云松。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此书是辑诸家所遗琴谱又参以己法编而成书。前附“松风阁指法”二篇,是三山庄臻凤原本,程雄进行了改订。琴曲上下二卷,自《清宫忘机》至《清商春

  • 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

    见“韵学大成”。

  • 夏小正传校勘记

    一卷。清丁寿徵(?-1864)撰。丁寿徵,字子静,江苏山阳(今淮安)人。诸生。据王锡祺为是书所作之跋云,丁寿徵著书极多,有《说文揭橥》、《十六国兴亡表》等,但都没刊行。此书原亦未刻版,经王锡祺收入《小

  • 道南三先生遗书

    十一卷。未著编辑名氏。该书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其中,杨氏四卷,罗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为剑州人,故该书可能为其乡人所编。《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书。《

  • 明善斋集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 石经尚书

    一卷。清马国翰辑。国翰字竹吾,历城(今山东历城县)人,道光进士。所辑的《石经尚书》取自洪适的《隶释》,计《盘庚》三篇一百七十二字;《牧誓》二十四字;《高宗肜日》十五字;《洪范》一百零八字;《多士》四十

  • 经解入门

    八卷。章炳麟(1869-1936)撰。章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一作梅叔),号太炎,曾改名绛。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革命家、思想家。章炳麟早年曾受过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师事清经学大师俞樾。在文学

  • 金石续编

    二十卷。清陆耀遹撰。陆耀遹(1771-1836),字绍闻,江苏武进人。官淮安府学教授。陆氏酷嗜金石文字,编撰本书主要是为了补王昶《金石萃编》未竟之业。书中录金石文字共四百三十种,均为《萃编》所未录。其

  • 小学绀珠

    十卷。宋王应麟(详见《玉海》)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

  • 周易王氏注

    一卷。辑佚书,晋王廙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王廙字世将,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荆州刺史,卒赠侍中骠骑将军,谥康侯。其事见于《晋书》本传。《经典释文》称其《易》注凡十二卷,王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