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代数术

代数术

二十五卷。英国华里司(1768-1843)撰。清华蘅芳(1833-1902)、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华里司,英国自学成才数学家,曾任爱丁堡大学教授,主要贡献在几何方面。华蘅芳,字若汀,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十四岁学习程大位《算法统宗》飞归等题,“心窃喜之,日夕展玩,不数月而尽通其义”后又熟读古今中外数学名著,无师自通。1861年到曾国藩的金陵军械所进行轮船设计,1863年至安庆为曾国藩幕宾,1865年到上海筹设江南制造局,并在局内添设翻译馆翻译数学与地质学方面的书籍,1880年任格致书院内上海公书院教习,1887年到天津武备学堂教授数学,1892年至武昌两湖书院就教,先后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著有《学算笔谈》十二卷,《算草丛存》四卷,《开方别术》一卷、《数根术解》一卷,《开方古义》二卷,《积较术》三卷,合刻为《行素轩算稿》。主要译著有《代数术》二十五卷(1873)、《微积溯源》八卷(1874)、《三角数理》十二卷(1877)、《决疑数学》十卷(1880)等。《代数术》主要介绍代数知识,还有少量三角与几何内容。卷一至卷十讲代数多项式、一次方程及二次方程、分式、根式、比例式的性质及运算,卷十“总论各次式”中阐释了代数基本定理:“无论几次之式,其所有之若干根数必等于式最大之方指数”,即在复数域内代数方程根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还有方程正根个数等于方程各项系数的变号次数,虚根必成对等。卷十一至卷十六讨论三、四次方程解法,最后称五次及五次以上方程“无人能思得一通法可径求解之,亦无有一定可化之为简次之式者”。卷十六为近似实根的求法,其中主要讲“叠代法”,并称:“此法为奈端所设,惟其后又有拉果兰(即拉格朗日)诸者,变通之,则更灵便。”卷十七为无穷级数,卷十八、十九论对数及其应用。卷二十论连分数理论。卷二十一为不定方程问题。卷二十二论用代数解几何问题,卷二十三讲二次方程式的图象和根的范围。最后两卷为三角函数论,给出了sinα、cosα的幂级数展开式与arctanx的幂级数展开式,棣美弗定理和高斯的圆内正十七边形作图问题。关于《代数术》的翻译过程,华蘅芳在序中写道:“……傅(兰雅)君口述之,余笔记之,一日数千言,不厌其艰若,凡两月而脱稿,缮写付梓,经年告成。”在书中,华蘅芳还介绍了西方代数学史,在《代数术》全书二百八十一款中,有二百一十六、二百七十、二百七十二等十余款提到西方数学家二十余人。续李善兰之后,华蘅芳对数学名词又多有创新,如有理、无理、根式、移项、实数、实根、未定式、迭代法、无穷级数等沿用至今。该译著的出版使西方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中国得以广泛的传播。《代数术》主要版本有:1873年江南制造局刊本,现藏浙江图书馆;《测海山房丛刻》本;《中西算学汇通》本;光绪年蜀东善成堂坊刊本,现藏北师大图书馆;1900年上海顺成书局石印本,现藏北京图书馆;《中西算学大成》卷五十八至卷七十九,有删节。

猜你喜欢

  • 钱敏肃奏疏

    九卷。清钱鼎铭(1824~1875)撰。钱鼎铭,字新之,号调甫,江苏太仓人。举人出身,官至河南巡抚。是书首录赐恤立传予谥诸谕旨及祭文碑文列传,附请恤诸疏。卷一自同治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谢授直隶按察使摺起,

  • 礼记纂言

    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1333)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

  • 寒山帚谈

    二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赵宦光(生平详见《说文长笺》)撰。此书本在《说文长笺》之中,后析出单行。其《说文长笺》穿凿附会,引据疏漏,尤为后世小学家所讥。但《寒山帚谈》一书则为书家所重,上卷共四篇,一

  • 道山集

    六卷。明郑棠(约1414前后在世)撰。郑棠字叔美,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官翰林检讨。著有《道山集》。是集凡六卷。首卷为赋,卷二为辞、颂、铭、赞及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

  •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著名理学家。年十八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罗从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等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俗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 孝经迩言

    一卷。明虞淳熙撰。虞淳熙,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人。是书首有张位序及虞淳熙自序,列有提纲,内列宗传图、全孝图、孝字释、全孝心法、传经始末、全经纲目。将目录汇编成斋戒事亲之目、斋戒事君之目、斋戒事天地

  •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一百卷。清宝鋆等奉敕编纂。此书时间起自同治元年,终于同治十三年。目的、方法、体例皆同于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上凡“历年恭奉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折奏,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均予收入。”其中多诸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