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养一斋词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相当保守,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标举《诗经》“柔惠且直”一语,认为返古才是“古诗人之性情”,其实质就是所谓“仁义”,亦即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与此相反,他把袁枚以来许多诗人特别是“性灵”派诗人创作中所体现的反封建精神则斥为“嘲风雪,弄花草”,或者“叹老嗟穷”,甚至于“荒淫狎媒”,予以激烈攻击。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强调“师法”,实际上是明七子的“诗必盛唐”理论。潘德舆的诗歌理论,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以复于古”(鲁一同《安徽候补知县乡贤潘先生行状》)。潘德舆的诗歌创作,在内容上以反映日常恬适生活为主,也有不少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触及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在艺术上,其诗以五古较为擅长,取法陶渊明、杜甫,古淡质朴,但缺乏独创。本书收所撰之词,共一百八十八阕。潘氏二十七岁始填词,词学韦庄、冯延巳,崇北宋。“中年颇泛滥于稼轩、玉田两家”(自序)。本集将嘉庆十八年(1813)至道光十六年(1836)之间所作之词,删去十分之二,由作者编定。词风温雅绵丽,上追唐宋。语言清丽,隽秀精工。但多模拟之作,内容比较单薄。集前自序,略述其词学观点。有咸丰三年(1853)刻本。

猜你喜欢

  • 续画品录

    ① 见《续画品》。② 一卷。旧本题为唐李嗣真撰。李嗣真(?-696),字承胄,赵州柏(今河南西平)人,一作滑州匡城(今河南长垣西南)人。李嗣真弱冠明经,少年便富才华,永昌(689年)中拜为御史中丞,后

  • 余清堂稿

    三十二卷。明汪镗(约1561前后在世)撰。汪镗,字振宗,号远峰,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著有《余清堂稿》。是集为汪镗诗文集。凡三十二

  • 清涛词

    二卷。清孔傅鋕撰。其生卒年不详,约为清康熙年间人。傅鋕字西铭,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其斋名曰“清涛辑”,词集印以“清涛”冠之。孔傅鋕精研诗学,选词琢句,不工不止;赋物言情,不妙不休。旁及词学,特以新颖

  • 凡将篇

    一卷。汉司马相如(前179-前117)撰。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辞赋家,作《子虚赋》、《上林赋》等,为武帝所赏识,其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汉书·艺文志》云:“武帝时,司马相

  • 易象图说

    二卷。清吴脉鬯撰。吴脉鬯字灌先,蓬莱(今属山东)人。此书櫽括诸图,各为之说。以圆图象天,方图象地,因创为竖图象人,以配三才。又汇集了邵子、朱子咏易诸诗,附以吴脉鬯自己所作及沈时升诗。末尾附有八宫纳甲占

  •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

    一卷。明徐孝编、张元善校。徐孝,明末顺天(今北京市)人,不仕。著《合并字学集篇集韵》二十三卷,《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即是书所附之韵表。张元善永城(今河南永城县)人,彭城伯骐之后,袭封惠安伯。张氏卒于

  • 四库未收书提要

    五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曾经广泛搜求“四库”未收的重要古籍,每获一书,即请属员鲍

  • 蒙古译语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自序说:“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则问答之间,随叩随应,而无鲠喉之患。”可见此书是为学习蒙古语会话而编。其书分类编辑十分简略,对音尤是似是而非,似

  • 丰阳集

    十二卷。明冯皋谟(约1565年前后在世)撰。冯皋谟,字明卿,浙江海盐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是集凡十二卷。诗四卷,文八卷。冯皋谟诗文虽有浮声,但似有不足。据许闻造所撰行状

  • 三滩记

    一种,清陆次云撰。陆次云,字云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官江阴知县,有惠政。著述甚富。著有《湖儒杂记》、《澄江集》、《玉山词》等三滩为五溪之险滩,名为猛虎跳涧、满天星、大王滩。五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