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四十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撰。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一号稚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鸟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明末文学家。少壮时于科场不得意,专以著书和刻书为业。五十五岁时,授上海县丞,署理海防及漕盐等事务,颇有政绩,后升任徐州通判。明末参与镇压农民起义,1644年被李自成义军围困,呕血而死。一生著作甚丰,有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与冯梦龙“三言”并称“三言二拍”。选编有散曲、传奇集《南音三籁》,著杂剧《虬髯翁》、《北红拂》及传奇《乔合衫襟记》,另有《言诗翼》、《诗逆》、《诗经人物考》等各类著作,多已不传。《初刻拍案惊奇》每卷演一个故事,计四十篇。凌氏在该书《原序》中说,有书商见冯梦龙“三言”颇受读者欢迎,建议他仿效作之。而宋元的旧小说,已被冯氏“搜刮殆尽”,“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故事取材也有出自《太平广记》、《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前人小说的,但综观全书,据旧本改写或抄录者很少,大部分是凌氏的创作。故事时代属唐代九种,宋代七种,元代六种,明代十三种,时代不明的五种。该书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以往文学中那些帝王将相、英雄美人,而多是平民百姓。市民商人、贩夫走卒、娼妓小偷等向来不登文学大雅之堂的人物成了主角。这种观念的变化,来自于明清之际市民阶级意识形态影响。而且书中冲破以商为末流的正统意识,肯定了商人们冒险逐利的活动,如开篇第一卷《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期胡指破鼍龙壳》,写主人公文若虚带仅值一两银子的“洞庭红”出海获重利,以及在荒岛上意外得到珍宝的奇遇。同时,书中不少篇章也描写了各类奸骗盗杀等丑恶故事,展示了金钱情欲漩涡中被扭曲了的人性。很多故事描写了婚姻恋爱和男女关系,其中较好之作如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等,批判了封建门第和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肯定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该书描写婚姻爱情比较直率大胆,毫不掩饰地写青年男女对情与欲的要求,与理学家提倡的“存天理、去人欲”主张尖锐对立,明显可见作者受到明代李贽等思想家崇尚“童心”、“赤子之心”进步思想的影响,主张人性自由发展,崇尚“真”,反对虚饰。所以像陆蕙娘那样抛弃了骗子丈夫跟人私奔的行为(《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立决到头缘》),被称赞为“侠”;而许多道士和尚披着圣洁外衣荒淫纵欲的行径(卷六、卷十六、卷二十六),则因其出于虚饰,作者大加挞伐。在涉及男女关系的情节中,虽然作者声明“绝不作肉麻秽口,伤风化,损元气”(该书《凡例》),但色情秽亵描写其实不少,比冯氏“三言”露骨赤裸。另外,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果报观念的说教也杂陈其间,不脱时代局限。关于取材原则,作者在《凡例》中说:“事类多近人情日用,不甚及鬼怪虚诞。正以画犬马难,画鬼魅易,不欲为其易而不足征耳。”所以该书故事多是描写世俗人情,涉及神鬼怪异之事很少,现实性较强。虽也间杂少量诗词,但故事主体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叙述,人物形象较生动,情节曲折。总之,该书是“三言”之后明代白话小说的又一重要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的明崇祯戊辰(1628)尚友堂原刊本四十卷,是全本,现藏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法库。国内流传的有多种三十六卷刻本:复尚友堂本,清消闲居本,松鹤斋本,万元楼刊本,敬业堂刊本。铅印的有:上海杂志公司《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及中央书店、新文化书社的翻印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复尚友堂本为底本,参补其它版本,以《初刻拍案惊奇》为题出版。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日本藏的尚友堂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日本尚友堂本排印全本。

猜你喜欢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伦史

    五十卷。清成克巩(1608-1691)撰。成克巩字子固,号青坛。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人。1643年参加明朝最后一科会试,中进士,1658年兼任户部尚书。1663年因病奏请致仕,获准返回原籍。

  • 深衣释例

    三卷。清任大椿(1738-1789)撰。任大椿,字幼植,又字子田,江苏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尝充四库编修,尤长名物,著有《经典弁

  • 众经音义

    《大唐内典录》称《一切经音义》为《众经音义》。详见“一切经音义”。

  • 陆右丞蹈海录

    一卷。明丁元吉编。丁元吉,镇江(今属江苏)人,生卒事迹均不详。《陆右丞蹈海录》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主要记载陆秀夫的事迹。陆秀夫字君实,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大臣,后背负赵昺跳海而死,为国

  • 尚书约旨

    六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约旨》一书,依《尚书》经文加以训释,其说大体墨守蔡沈集传,而间有异同。其与蔡传之说不同者,亦大多就文句语气而言,鲜能详加考证以纠其误。从著书凡例看,似为

  • 松筹堂集

    十二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后因病乞归。著有《南峰乐府》、《攒眉集》、《苏州府纂修识异》等。循吉

  • 高唐州乡土志

    不分卷。清周家齐编。周家齐详见光绪《高唐州志》。周家齐掌高唐州后,奉学部令,命撰乡土志,以供州历史、地理教材之参考。家齐乃将原所搜辑修志资料,择其重要而按学部所颁门类,纂成乡土志。《高唐州乡土志》光绪

  • 乾坤体义

    二卷。明利玛窦(1552-1610)撰。利玛窦意大利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十年(1582)来中国,初在广东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与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周子愚

  • 淮海集

    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为临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