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

四百十六卷。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疏。《周易》用曹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孔颖达等正义。《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周礼》、《仪礼》皆用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用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用晋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用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用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用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孝经》用唐玄宗注,邢昺疏。《尔雅》用晋郭璞注、邢昺疏。《孟子》用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南宋以后开始合刻,明有嘉靖、万历刊本,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清阮元据宋本校刻者,号称善本,阮氏并撰《校勘记》,附于各卷之末。中华书局1979年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为两巨册,是本改正旧本文字讹脱及剪贴错误三百余处,最善亦最方便。

四百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编。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圹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编修、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湖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达。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诗文无不涉猎,而尤长于考证。一生以整理、刊刻、收藏图书,振兴学术为己任。主编《石渠宝籍》。抚浙江时,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纂辑《经籍纂诂》,集我国训诂学大成。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汇刻《学海堂经解》一千四百卷,刊刻《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易》、《书》、《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南宋以后刊刻。南宋以前,各经书之注疏分别刊行,至绍熙年间,三山黄唐始将经与注疏合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每半页十行、行二十七字,三百五十二卷。此书刻版至元明间仍保存在南雍,到明正德年间,递有修补。嘉靖年间,闽中御史李元阳据十行宋本重刻《十三经注疏》,每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这就是闽本。明万历间,又据闽本翻刻于北监,行款与闽本同,全书三百三十三卷。这就是所谓北监本。崇祯时汲古阁毛晋根据北监本翻刻,全书三百三十四卷。这就是汲古阁本。此本讹误甚多,校刊不精。清乾隆初,官刻武英殿本是根据北监本所刻。刊刻时增加了句读。阮元根据家藏的宋十行本“十一经注疏”,补入北宋苏州所刻《仪礼》、《尔雅》单疏本,并以黄丕烈所藏单疏《仪礼》、《尔雅》二经及胡稷购得之“十一经”详加校勘后刊刻,于是宋本《十三经注疏》又行于世。阮刻本号为善本。《十三经注疏》目录: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周易正义》十卷。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二十卷。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六十二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二十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九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卷。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十卷。建国前,有世界书局刊行阮本缩印本。1980年,中华书局以世界书局缩印本为底本,重加校刊整理,缩印为两巨册发行。并配合此书印行叶绍钧《十三经索引》(重订本)。

猜你喜欢

  • 莫愁湖志

    六卷。清马士图撰。马士图,字掬村,江苏江宁(今南京)人。莫愁湖在江宁省会石城门。因六朝刘宋时卢莫愁居此,故名。历代诗词,惟泛咏佳人莫愁而不及湖。至元人叶天民,有莫愁烟艇诗,而湖始著。相传明祖与中山王徐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古雪诗钞

    一卷。清《续钞》一卷。《诗余》一卷。杨继端撰。杨继端,生卒年不详,字古雪,四川遂宁(南江)人,江苏同知杨玺之女,浙江主簿张问莱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其画《烟雨楼画幅》最为著名。此书有嘉庆十三年(180

  • 白云草堂文钞

    七卷。清吕星垣(详见《白云草堂诗钞》)撰。该集包括论一卷,序一卷,书一卷,记一卷,传一卷,墓表碑铭行状一卷,文跋考辨议说铭一卷。前面有洪亮吉作序,称“其文则不名一体,其上者则敬通问交士衡辨亡也,其次则

  • 琼州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明谊修,张岳崧纂。明谊,蒙古正黄旗人,进士,道光十八年(1838)任琼州知府。琼州郡志,始于康熙十五年(1676)牛天宿,四十五年(1706)贾堂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肖应植续

  • 脉因证治

    八卷 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为脉象,然后是病因、证候、诊治。论说有条有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然亦有牵强附会之处,如认为霍乱、泻泄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等。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 诸子集成

    二十八种,三百九十卷。国学整理社辑。该丛书辑录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儒家类、法家类、道家类、兵家类、杂家类、农家类及小说家类具有代表性的子部著作二十八种,分八册刊行。第一册收刘宝楠《论语正义》二十四卷、焦循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淳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刘世原本,李诗续修,陈中元、竺士彦续纂。李诗,光绪初年任淳安县知县。此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卷一至卷四方舆志,目为分野、建置表、疆域、山川、乡都、风俗、学校、公署、防围、坊表、

  • 尺牍嘤鸣集

    十二卷。清王相(生卒年不详)编辑。王相,字晋升,临川(今江西豫章)人,此集为明末清初书信总集,成于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选录明末清初人的书信,分十二大类,下分四十三小类。入选之作大都轻佻纤巧,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