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朝崇经记

历朝崇经记

一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卷首有自序,历记从汉至明崇经的递变,由于崇经相同,而所见各异,大约可分为三期:一期为汉,六朝附之;二期为唐、宋;三期为元、明。大抵唐宋以前,还遵从汉代旧说,朱熹的学校贡举私议,还说现在要讨论诸经之说,各立家法,而都以注疏为主。如《易》兼取胡瑗、石介等说,《书》兼采刘敞、王安石等说,《诗》则并收欧阳修、苏轼等说,《周礼》则并包刘敞、王安石等说,《仪礼》则是刘敞,《二戴礼记》则并容刘敞、程颐等,《春秋》又为啖助、赵正等。那么是朱熹未尝不重注疏、不采众说。从元代延祐二年颁行《程朱经解》,明代一概因袭,使古注疏几近于束之高阁。书中对归有光、顾炎武二人之说,深致慨叹。千余年来,经学每况愈下。读本书的人,当知汉学复兴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有嘉庆九年刊本,安徽丛书第一期本。

猜你喜欢

  • 草泽狂歌

    五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自称皆山樵者。福建闽县人,生卒年未详。永乐四年(1406),以儒士被荐修大典。方成,授翰林典籍,旋投牒归。写诗甚多。著有三集,《凤台清啸》已不传。故《千顷堂书目》有其名,

  • 易林疑说

    无卷数。明杨瞿崃撰。瞿崃名一作启新,字稚实,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瞿崃之父曾著《易经蒙筌》,没有写成就去世了。瞿崃录其家学,考索诸家,有疑即为之说,故名曰《疑说》

  • 意中缘

    清李渔撰。其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演杭州女子杨云友、林天素事,其二人皆侨居西湖。杨能伪作董之书画,林能伪作陈之书画,初本来与两公不相识,后常见之,遂甘心为妾御。据史,二人虽与陈、董相识,但并不是二

  • 读道德经私记

    二卷。清汪缙(生卒年不详)撰。汪缙,字大绅,吴县(今江苏)人。乾隆贡生,通古文,游刃百家。著作除此书外,另有《汪子文录》。先人以《易》解《道德经》者,已有数家。汪缙亦以《易》释经。以“易”为“道”。他

  • 字考启蒙

    十六卷。明周字(生卒年不详)撰。周宇字必大,西安左卫(今属陕西)人。嘉靖己酉(1549年)举人,官户部主事。这是一本正字的书,分为四考:正形、殊音、辨似、通用。前三门以《洪武正韵》分部编次,惟“通用”

  • 滇诗嗣音集

    二十一卷。清黄琮(生卒年不详)编。黄琮,云南昆明人。约道光、咸丰间人。道光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谥文洁。此书为黄琮继袁氏《诗略》后纂辑有关云南诗的又一部作品集。为了“擅崇山海之奇,罗洱海之遗文,成艺

  • 乙巳泗州录

    一卷。宋胡舜申撰。胡舜申绩溪(今属安徽)人。舜陟之弟,官至舒州通判。生卒年不详。宣和七年(1125),胡舜申在泗州,亲见“六贼”之一的朱勔父子往来及徽宗幸泗州事。本书即记录此事。本书与《己酉避乱录》并

  • 古今乐录

    一卷。陈释智匠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释智匠生平事迹不详。原书《隋书》载作十二卷,《唐书》作十三卷,早已亡佚。马国翰据《太平御览》、《初学记》、《吴淑事类赋》等书辑得,成一卷,著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

  • 用我法斋经说

    一卷。清末江慎中撰。慎中生卒年籍贯及事迹等均不详。此书论古今经文,能破门户之见,持论公允。谓《尚书》与《礼记》古文,同出孔壁,《礼记》十七篇,今古文之异,尽见于郑玄注中,不过字句小殊,无关大义。《礼记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