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原道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渭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甲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土、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猜你喜欢

  • 易图识漏

    无卷数。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福建龙岩人。蔡清的弟子。正德九年(1514)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该书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前有正德二年(1507)自序,称易图凡二十七面。但检书中新旧诸图共有二十八

  • 餐花吟馆词钞

    六卷。清严骏生(生卒年不详,约为乾、道间人)撰。骏生字小秋,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多才艺,能诗文,尤工词。所著《餐花吟馆词钞》,辑词共四百三十阙。卷首有吴锡麟、顾广圻、梅曾亮、管同等序文十八篇。海内题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周易学统

    九卷,清汪宗沂撰。汪宗沂字仲伊,号溲庐处士,光绪进士,曾官山西知县。研精礼经,洞悉乐吕,著述颇丰。作者认为至东汉时《易》经已成残书,后世如程朱所述之易皆残缺不全,有失易旨。故汪氏广辑汉人论易引易之文于

  • 清平山堂话本

    残存二十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洪楩字子美,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明嘉靖时出版家和藏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收藏书籍很多,著录有《洪子美书目》。刊刻的书籍版心有“清平山堂”四字。今见洪楩以清平山

  • 槐庐诗学

    不分卷。清龙继栋(1845-1900)撰。龙继栋,字松岑,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官至户部候补主事。《槐庐诗学》。收其诗文数百篇。诗以时为序。无非咏物、抒情、纪游之属,但均洒洒脱脱,有清丽之风。有光绪四年(

  • 群公小简

    六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成化十一年(1475)徐傅序,称苏文忠、方秋崖、赵清旷、卢柳南、孙仲益五先生所著,第六卷为欧阳修作。书中第一卷题五先生手简,第二卷以下又题曰六先生手简。卷末有成化二十年(1

  • 大明同文集

    五十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生官休宁县学训导,博学善属文,多闻好奇,世以比之杨慎。此书以形声字的声旁为部母编次而成,如“东”字为部母,以“栋”、“冻”之属

  • 虚斋先生遗集

    十卷。明祝萃(约1497前后在世)撰。祝萃,字惟贞,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进员外郎。正德时历官广东左布政使。著有《虚斋先生遗集》。是

  • 鸟鼠山人集

    二十九卷。明胡缵宗(约1521前后在世)撰。胡缵宗生平详见《嘉靖安庆府志》(辞目)。是编凡二十九卷。其中,《正德集》四卷,《嘉靖集》七卷,《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后集》二卷。其诗激昂悲壮,颇近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