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考

古今考

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古今考》一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魏了翁以古制多不可考,两汉诸儒惟据叔孙通所定某物犹今之某物,孔、贾诸疏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制亦不可考,乃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理,手录成篇,特定书名为《古今考》。卷首有自序一则,明言著书宗旨。但其书未能最后完成,仅有二十余条,皆为摘录《汉书·高祖本纪》中名物称谓、字义音释等,略为辨论。又有有录无文者四条。咸淳三年,方回从魏了翁之子手中得其书手稿,乃推衍其意,撰成《续古今考》三十七卷。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迁知严州等。极力献媚贾似道,贾似道势败后又首先弹劾,为世所讥。元兵至,举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为郡人所耻。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寓居杭州,老而无聊,乃倡讲理学,卖文为生。曾编《瀛奎律髓》、著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方回续魏了翁《古今考》以成编,并载魏了翁原书,而各附论于条下,分别以鹤山(魏了翁号)先生曰、紫阳方氏曰加以区别。原书有目无文四条,方回补其刘媪梦与神遇一条,并加注于下曰:鹤山原书有此题而文阙,今回以意补之,加“紫阳方氏曰”五字,后此皆回所撰,不再书此五字,或引古于前,则复书之。方回《续古今考》亦以《汉书》本文标目,但不限于《汉书》本意,而于历代制度详加推衍。如,“拔剑斩蛇条”下,则附以“剑考”;“范增举玉玦”条下,则附“玉佩考”等等。特借《汉书》一物之名,推求古制原委,而与史家本文并不相涉。魏了翁所考多在制度,方回所考,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以理学之语,如《高祖本纪》“宽仁爱人”四字,则牵引程朱以来诸儒论仁之语,列目十二篇,一字之义广为一卷。两书皆有可取,足资治史者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谓“方回人品心术虽不足道,而见闻尚属赅洽,所考多有可取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又别载魏了翁《古今考》一卷,重复收录,其书当有别行之版本。今有《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诒经堂藏书》等版本。

猜你喜欢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射义新书

    二卷。明程道生撰。程道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上卷杂引《礼记》、《周礼》及各种子史书中言射之事,摘录故实,并无发明。下卷则专言射诀,所引只有《武编》、《纪效新书》、《武经节要》

  • 节品出典

    五卷。王复礼撰。王复礼,清康熙年间钱塘人。《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均未著录其书。据《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钱塘王复礼撰、无刻书朝代,约康熙壬午(1702)杭城尊行斋刊。”

  • 坚白斋诗存

    三卷。清龙汝霖(约1860前后在世)撰。龙汝霖。湖南攸县人,生卒年未详。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山西曲沃、高平及江西安远、铅山诸县知县。龙汝霖少以文学与湘潭王闿运、武岗邓辅纶及弟绎齐名,诸人皆

  • 养生弗佛二论

    一卷。明魏大成(生卒年不详)撰。魏大成,字时夫,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一卷,专谈养生之道。其《养生论》认为平情为祛病之本,深明医之不足恃。其《弗佛论》则明儒理以辟释。持论较为公正

  • 快雪堂集

    六十四卷。明冯梦祯(1548-1605)撰。冯梦祯,字开之,晚年自号真实居士。秀水(浙江嘉兴)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张居正,病免归故。万历二十一年(1593)补广德州判官

  • 陶诗汇注

    四卷。清吴瞻泰撰。吴瞻泰字东岩,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陶潜诗注汇集,共四卷,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末卷附诗话百余条。集中诗注则采宋代汤汉、元代刘履、明代

  • 燕诒录

    十三卷。明孙应奎(约1543前后在世)撰。孙应奎,字文卿,号蒙泉,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二年(1529)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后左迁山东布政使。著有《燕诒录》。是集凡十三卷。

  • 尚书揆一

    六卷。邹期桢撰。其生卒年不详。期桢字公宁。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中诸生。曾与吴桂森俱从著名学者高攀龙受业,时称为两素衣先生。除《尚书揆一》外,尚有《读尚书六要》之作,为其孙邹升所述。《尚

  • 四书异同商

    不分卷。清黄鹤撰。鹤字汉皋,湖南新化人。是书搜罗甚博,上自汉唐注疏,下至学海堂经解。此外经史子集,奥义新解,采获略备。其例有四:合经旨者,列于首条,次为存异,又次为存疑,再次为驳正。间出己见,别为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