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马郑注

古文尚书马郑注

十卷,附《逸文》二卷。宋王应麟撰集,清孙星衍(1753-1816年)补集。孙星衍字渊如,又字季仇,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间进士,官至山东督粮道。孙氏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有一定研究。他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撰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等书。刻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王应麟撰集《古文尚书郑氏注》本,不采马融的注解,郑注也不完备。清人王鸣盛作注,又加以增补,博采各种书籍,连缀成文,但其中有些地方多加以省略或改动,是其不足。孙星衍的补集,则全载经文,另列体例,实际上已自成一书,远胜二王之上。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当之处。因本书刻成较早,故孙氏成说当以嘉庆二十年(1815年)刻成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为准。本书有四川成都刻本存世。

猜你喜欢

  • 续增乐至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胡书云修,李星根等纂,续道光裴志而作。《乐至县续志》光绪九年(1883)刻本,共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文、凡例、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沿革、疆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城池、公署、铺递、

  • 阙里广志

    二十卷。清宋际、庆长合撰。宋际字峨修,庆长字简臣,均为松江(今属上海)人。明陈镐撰《阙里志》后,后人屡有修辑,但皆芜杂不足观。康熙二十年(1681),宋际任孔庙司乐,庆长为典祭,二人搜求典故,补以修订

  • 残本经史绪言

    一卷。清朱董祥(生卒年均不详)撰。长洲(江苏苏州)人,生平无可考。著有《读礼记略》。本编名似笔记,实是文集,前面有杂论数篇,其余诸篇多谈居家礼制,而丧礼尤多,大多是用古代礼义衡量当代,与所作《读礼记略

  • 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

    十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廖平是清末著名思想家、经学家,一生学术观点经过六次变化。该书又名《公羊春秋补正》、《公羊补正》,共十一卷,卷首又有《凡例》及《国说》一卷,成书于光绪戊子(1888

  • 宁远堂诗集

    一卷。清朱成点(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宋成点字司衡,宁乡(今山西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朱成点累试不第,老于诸生,工诗。著有《宁远堂诗集》。是集为其自编。其诗风平衍,无特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

  • 四书读

    不分卷。清李嵩仑撰。是书首有嵩仑序。称“就白文读之,兼读《集注章句》,简滥繁以求实义”,又称“程朱读四书,或总论,或分段,注中略具,其中又有虚实之分。依此意以读白文,私为圈点、角记、分段、勾画以读之,

  • 乐书孤存

    十二卷。朝鲜丁若镛撰。若镛有《易学绪言》凡十三卷,其生平事迹见该条。此《乐书孤存》收于其《与犹堂集》中,即第106卷至117卷。据其自序,知此书系作者居于茶山时口传,门人李笔受之。该书就声律之制作、异

  • 黄山志

    二卷。清张佩芳撰。张佩芳,字荪圃,山西平定人。黄山在安徽县西北,与太平县接界。《黄山志》乾隆三十五年刻本,共二卷。上卷首形胜、次寺观、次物产。下卷游记,载诸家游记,皆作者自记足迹所及。其考黄山旧称黟山

  • 舆识随笔

    一卷。明杨德周(生卒年不详)撰。杨德周著有《澹圃芋记》。此书杂采经史中的奇字,抄辑成帙,皆引原著,并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