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困知记

困知记

二卷,《续记》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属江西)人。弘治六年(1492)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五年(1502),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三年(1598),遭宦官刘瑾打击,削职为民。正德五年(1510),复职。后历任太常卿、南京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辞职归里后,家居二十余年,潜心治学。其学上承张载,吸取了张载宇宙观中的唯物论观点,并加以发展。著有《整庵存稿》、《整庵续稿》等书。此书为作者的言论汇编,大旨为扬儒抑佛。《困知记》成于嘉靖七年(1528),共一百五十六章。《续记》成于嘉靖十年(1531),共一百一十三章,补《困知记》中意有未尽者。《附录》为作者与人论学书信六首。他在书中提出理依于气的气一元论观点,认为理气之理,不是气外别有一理。盖通天地,亘古今一气而已。气是运动的,一动一静,一往一来,循环不止。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兴衰治乱,皆是气活动的结果。并否认气上有主宰之说,认为气的运动变化“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所谓“理”、“太极”也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他在书中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产生怀疑,用洛学的“理一分殊”之说来解释人性。认为人和物皆来源于阴阳之气,此谓“理一”;世界上人和物各各不同,谓“分殊”。关于“道心”和“人心”,他认为“道心”即“性”,“人心”即“情”。“道心”为主宰,为体。“人心”为用。两者是体用关系,不可分离。主张通过道德修养,达到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性制约情。主张既要承认人皆有欲望,又应对欲望加以节制。他在书中对陆九渊、王守仁、湛若水的思想观点和禅学都有所评论,目颇具有理论深度。此书为罗钦顺的代表作,深为理学家所推重,明代学者高攀龙称此书为自唐以来排斥佛学最有力的著作。有明沈维鐈刊本,明刊《三先生语录》本,清康熙九年(1670)刘炳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十五贯传奇

    二卷。清朱(生卒年不详)撰。朱,字素臣,又字笙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与朱佐朝齐名,时称二朱,或以为兄弟。二人皆为与李玉同时的戏曲名家。朱著有《十五贯》、《秦楼月》、《锦衣归》、《朝

  • 慧琳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一切经音义”。

  • 蕉雪山房诗钞

    四卷。清张宝屿撰。张宝屿字萼庭。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读书养福楼,壮而出游。南穷黔滇,西极关陇。于水见洞庭、彭蠡之大;于山见终南、太华之高。过秦汉之故都,访前贤之遗迹,则所谓卷轴与阅历兼而有之。

  • 经髓

    七卷。明陈世浚(生卒年不详)撰。世浚字学元,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此书成于崇祯十二年,前有自序,称题于“九龙学署”。清代流县有地名九龙滩,可能世浚曾做过该县学官,书稿也完成于该地。五经各为一卷,加

  • 子苑

    一百卷。作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此书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麦溪、张氏二人小印,但不知著书之人或藏书之人。书中内容是杂采诸子学说,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等五门,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论述每一事件之间则

  • 书畴彝训

    一卷。明蔡悉撰。其生卒年不详,约明嘉靖、万历间在世。悉字士备。安徽合肥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授常德推官,后擢南京吏部主事,累官南京尚宝卿,移署国子监。悉高风亮节,为官清廉,淡于功利,体恤民

  • 木几冗谈

    一卷。明彭汝让(生卒年不详)撰。彭汝让,字钦之,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此书札记清言,儇佻殊甚。如:“醉者堕车,神气不伤,真全也。婴儿入林,豺虎不食,无恐也。养吾之形,若醉若婴儿,至人矣。”又如:“半窗

  • 六书转注录

    十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初名礼,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通经史,精小学,著作甚丰,举其要者有《春秋左传诂》、《公羊·穀梁古义

  • 图卦億言

    四卷。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今安徽合肥)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该书以图书为《易》原本,分为四卷。首卷《图书八卦说》,卷二《六十四卦说》、《太极图说》,大都抄录朱子《绪论》,

  • 高宋僧传

    三十卷。北宋僧人赞宁(919-1001)撰。赞宁俗姓高。祖籍渤海,生于吴兴德清(今浙江省德清县)。在杭州祥符寺出家,法号“赞宁”。赞宁聪颖敏惠、钻研佛法。尤精于南山律,有“律虎”之称。太平兴国三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