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

一千卷。初名《太平编类》,又称《太平总类》、《太平类编》。北宋李昉(925-996)、扈蒙等十四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宋太宗之命编撰。历经八年编成此书。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所载:书成之后,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周读,故赐《太平御览》之名。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省)人。五代后汉乾祐年间考中进士。后归北宋。后汉时任秘书郎、右拾遗。后周时为记室、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入北宋拜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昉为人和厚多恕,好接宾客,与人和颜语温,为官小心循谨。为文慕白居易,浅近易晓。据《宋史》本传载: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又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太平御览》全书约四百七十万字,分为天、时序、地、皇王、偏霸、皇宗、州郡、居处、封建、职官、兵、人事、逸民、宗亲、礼义、乐、文、学、治道、刑法、释、道、仪式、服章、服用、方术、疾病、工艺、器物、杂物、舟、车、奉使、四夷、珍宝、布帛、资产、百谷、饮食、火、休征、咎征、神鬼、妖异、兽、羽族、鳞介、虫豸、木、竹、果、菜、香、药、百卉五十五部。部下又分五千三百六十三类,类内尚有附目六十三。每类征引的有关资料,主要辑录自北齐《修文殿御览》,唐《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三书现仅存《艺文类聚》,另两部皆佚。但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的古籍非常多。书前附宋人增编的《图书纲目》,称引经史图书一千六百九十种,杂书、词赋等尚且不计算在内。据近人马念祖考订、其引书为二千五百七十九种,但其中十之七八都已亡佚。所以此书尤显得特别的珍贵,为我们保存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资料。世所传宋以前的书,可考见古籍佚文的仅存六七种,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还有李昉的《太平御览》。明清的学者,多用于校勘、查找史实和诗文典故。书中所引资料,先列书名,后录原文。原文按时代先后排列,不加己见,条目清楚。一些古籍正文与注相连,不便分别。此书正文为大字,注文为双行小字,分别清楚。该书缺点是,所用资料,不少转抄自其他类书,未能核对原著,所以姓名颠舛,世代鲁鱼的情况也给读者带来麻烦。此书版本较多。有宋刊本,皕宋楼藏有此残本,后归日本静嘉堂文库。宋庆元五年(1199)四川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活字版印本。明万历年间倪炳校刊本,或称黄正色本。清嘉庆十一年(1806)吴门汪昌序活字版印本。日本安政二年(1855)江都喜多村氏学堂活字版印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积山书局石印本。《四库全书》本。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宋刊本,收入《四部丛刊三编》。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三编》本。查阅此书,可利用钱亚新编《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栋亭诗钞

    五卷。附《词抄》一卷。清曹寅(1658-1712)撰。曹寅,字子清,一字栋亭(一作号栋亭),号荔轩,汉军正白旗人,世居沈阳。官通政使,江宁织造兼巡两淮监漕监察御使。曹寅好骑射,嗜读书,校刊古书尤精,曾

  • 尔雅郝注刊误

    一卷。清郝懿行原撰,清王念孙刊误。是编前有共和八年己未(1919年)罗振玉序。是编原写本旧藏贵阳陈松山家,首尾朱墨烂然,凡一语有未安,一字有讹脱,均以朱笔订正。以书迹观之,多出念孙手,间有一二为引之所

  • 琴谱合璧

    十八卷。清和素取明杨抡之《太古遗音》重新编译。和素为满州镶黄旗人,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其它不详。杨抡本是金陵琴工,辑旧谱为书。其意本以为古之雅乐不过如此,而不知雅乐本有俗的一面,所谓大雅若俗。但杨抡的指

  • 历代相臣传

    一百六十八卷。明魏显国撰。显国字汝忠,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举人。除该书外,尚有《儒林全传》、《历代守令传》、《元相臣传》。《历代相臣传》一书主要记历代宰相事迹,书中材料大

  • 杨氏家集

    六种,七卷。无编纂者姓名。全书所收为自杨春茂至杨灏五世撰述,大半为未刊之稿本。第一种前附《家乘》,记杨春茂以下四代碑志传状,之后为杨春茂《先中宪公文集》。杨春茂字奎东,崇祯年间举人,官至甘州副使。是编

  • 庆远府志

    ①十卷,清李文琰修,何天祥、朱桐、莫景隆纂。李文琰,字玉重,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贡生,乾隆十八年(1753)庆远知府。何天祥,修仁(今广西荔浦)人,贡生,庆远府训导。朱桐,广西临桂人,举人,教谕。莫

  • 四六雕虫

    二十卷。明马朴(见《阆风馆诗集》)撰。此编以体类次,计赋一首、序五首、引三首、敕四首、表十首、障词十一首、启八十八首、请启四十二首、书四首、小简三十七首、疏词十一首、祭文十首、上染文五首、呈八首、状一

  • 启祯宫词

    一卷。清高兆(生卒年未详)撰。高兆字固斋,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沈懋德跋云:“固斋先生为八闽骚坛巨手,余于全闽诗话,睹其数作,皆超脱雄浑,嗣响盛唐,顾以未见全集为憾。兹宫词一编,其隶事虽与陈蒋王徐四家

  • 辽史拾遗

    二十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博览群书,留心金石碑刻,精于宋、辽史实。所著尚有《宋诗纪事》。《辽史拾遗》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仿裴松

  • 宏正诗钞

    十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曹忭序称:二山杨君工于诗,所选弘治、正德间诗抄,正如淘沙见金,非具大金刚目力者不能等等。此外,无从得知杨二山何许人。书中收录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祯卿、郑继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