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类解
十八卷。清吴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吴之騄字耳公,歙县(今属安徽)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绩溪县教谕,迁镇江府教授。该书多引经史子集以证经文。然而释经在于发挥微意,不应当旁引后代故实,与经文牵合比附。该书引史是文天祥起兵入卫等事,每句之下引书浩博,失之繁复。
十八卷。清吴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吴之騄字耳公,歙县(今属安徽)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官绩溪县教谕,迁镇江府教授。该书多引经史子集以证经文。然而释经在于发挥微意,不应当旁引后代故实,与经文牵合比附。该书引史是文天祥起兵入卫等事,每句之下引书浩博,失之繁复。
三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撰。是书别无传本,唯《学海类编》载收。其文皆摘自陈继儒“他说部”而成,恐怕并非其原来之书。其中如以展子虔为大李将军之师。大李将军为唐开元中李思训,展子虔为北齐人。疏
四十卷。明胡敬辰(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胡敬辰,字直卿,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江西驿传道,终光禄寺录事。是集凡四十卷。以其所著诗赋杂文及官县令时谳牍共为一编。其文艰
八卷首一卷,清杨霈修,李福源、范泰衡纂。杨霈,铁岭人,进士,曾任中江县知县。李福源,邑人,进士。范泰衡,隆昌人,举人。中江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维翰,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
九卷。明陈尧(约1549年前后在世)撰。陈尧,字敬甫,号梧冈,通州(今北京通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陈尧少敏慧记,日记千余言。工于文,朴直不支。著有《与史衡八书
见《还冤志》。
二卷。清郑珍撰。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年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贵州遵义人,祖籍吉水(今属江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训导,后荐授知县不就。精经学、小学,工诗。尚
明赵统(约1550前后在世)撰。赵统,字伯一。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户部郎中。是编所诠释均为杜甫七言律诗。首论拗体,称为“杜甫粗律”,完全是杜撰概念,今人莫名其妙。且自
二十六卷。清杭世骏(详见《续方言》)撰。此书主要为作者考订经史之作,卷一至卷三为鸿词所业、卷四为经进讲义、卷五、六为石经考异、卷七至卷十三为《史记》考证、卷十四为礼经质疑、卷十五为经史质疑、卷十六为诸
一卷。明许德士(生卒年不详)撰。德士字雪城,籍贯无考。曾参与卢象升军务。该书专记象升在贾庄殉难一事。象升简介见《卢公遗事》条。现有旧抄本。
不分卷。清游智开(1816-?)撰。游智开字子岱。湖南新化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由拣选知县,历官至广西布政使。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游智开居官勤慎,清政廉平。其为政问民疾苦,治化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