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述注

孝经述注

① 一卷。明项撰。,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年间(1368-1398)为按察司佥事。(据《江西志》)该书用古文《孝经》本。其诠释之文不务为深奥之论,而是循文衍义,按章标目,词意颇为简明,可谓经家不支不蔓者。该书《明史·艺文志》未录,朱彝尊《经义考》亦未载,只有《永乐大典》仅存此本。然而编次佚脱,已成残本。其中第七章注文入第六章经文下,致使第六章无注,第七章无经。《四库全书》以所佚经文按古文原本补入。所佚注文则无从葺修完全。该书有清张海鹏辑嘉庆十年(1805)刊《借月山房汇钞》本,《汇钞》影印本;清道光三年(1823)刊陈璜辑《泽古斋重钞》本,清王德瑛辑《今古文孝经汇刻》本,杨晨辑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续台州丛书》本。②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清代经学家。著述有《毛郑诗释》、《尚书余论》、《孝经述注》、《周易解故》等。是书集唐玄宗、司马光、范祖禹三家之注,认为玄宗《石台孝经注》,取郑玄、王肃、韦昭、虞翻、刘劭、刘、魏真克诸家,摘要剪芜,文约辞畅,在诂家为最善。其他注孝经者虽有数十家,唯有司马光《孝经指解》以及范祖禹《孝经说》尤为明白正大,纯粹为儒家之言,可惜他二人误信古文,窜改篇章,增改字句,寝失其真。此本仍依今文为训,采集众说,无所增附,述而不作,故曰述注。该书的优点是汰冗祛烦,归纳简易,不足为一例改从今文,未免勉强。书前有丁晏自序,书后有其门人陶镶序。该书版本为咸丰七年(1857)刊本。

猜你喜欢

  • 黄梅县志

    ①九卷,清徐昱修,萧蕴枢纂。徐昱,永平人,拔贡,官黄梅知县。萧蕴枢,湖北孝感人,官学谕。明以前志乘失考,万历十一年(1583)曾维伦修,已无传本。清顺治十五年(1678),徐昱知县事十七年,延萧蕴枢修

  • 尚书说

    ① 二卷。清庄存与撰。此书所标出的《尚书》篇目,与其所著《尚书既见》不同,但二书体例相同,都是纯以议论的形式来谈义理。如庄氏于《泰誓》谓夏桀之残暴比不上商纣,伊尹七就之而后方去桀而归汤,伯夷、太公辟纣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葛庄诗钞

    十三卷。清刘廷玑(约1676年前后在世)撰。刘廷玑,字玉衡,号在园。汉军镶红旗人。生卒年均不详。由荫生累官至江西按察使。其诗以陆游为宗。曾自记有人评其诗曰:“此亦出入于香山剑南之间而未纯者”。亦自认为

  •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安老怀幼书

    四卷。明刘宇(生卒年不详)编。刘宇字志大,河南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此书为丛书,共两种,包括《安老书》三卷,《怀幼书》一卷。宋咸淳年中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大德年间邹铉续补为《寿亲养

  • 校刻韩诗外传

    十卷。附《补逸》一卷。汉韩婴撰。清赵怀玉校。赵怀玉字亿孙,江苏武进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诏试赐举人,官至山东青州府同知。此书有卢文弨序和赵怀义自序,钱惟善、陈明所作旧序也保留下来。据赵氏自序称

  • 灵芬馆词话

    二卷。清郭麟(生卒年未详)撰。郭麟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

  • 地理质学启蒙

    七卷。英国艾约瑟(详见《格致质学启蒙》)译。不著撰人。原书是一部言地文学之书,为方便中国读者,艾约瑟在翻译时一分为三:《地志启蒙》、《地理质学启蒙》、《地理启蒙》。《地理质学启蒙》是关于地质学的通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