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丁黄”。工隶书,沉着有致。擅画山水,笔墨清隽。喜搜集金石文字,官山东时,广搜碑刻。其金石著作,除本书外,尚有《岱岩访古记》、《嵩洛访古记》、《嵩洛访碑图记》等。书前有嘉庆五年(1800)钱大昕序,翁方纲的题记及诗。书中钩摹汉石刻文字,首为熹平石经尚书、论语残字,然后是魏元丕、范式、三公山、谯敏、王稚子阙、武梁祠画像、圉令赵君、成阳灵台、朱龟诸碑,共十种。书虽名金石文字,其实只有石而无金。在十种碑中,熹平石经、魏元丕碑、范式碑、王雅子阙、圉令赵君碑、谯敏碑、咸阳灵台碑、朱龟碑,均根据所得旧本,依照原字大小钩摹。他续访所得的三公山碑、范式碑阴,以及唐拓武梁祠画像所缺左一石之二行,及其中各两石上下各四行的文字,则依现存之原石,缩写摹入。世所罕传者,则据旧拓钩摹留其真。其续得者,则据原石缩写存其字。编中所摹各刻,在每一刻后,附有黄易及各家的考释。书中所摹各刻存字,虽较洪适《隶续》所载要少些,但有些碑刻,却可补洪书之不足。如魏元丕碑,补洪氏未释者十一字;范式碑,可补一百八十余字。而其间字体笔法,经各家及黄氏审正,可据以订补《隶释》之误释或缺释者,亦复不少。至于武梁祠堂画像,本为左中右三石,洪氏未见原石,误以为六;范式碑本有碑阴,洪氏未见原石,误认为是鲁竣碑的碑阴。在此书中,武梁祠堂画像左中右三石12行题字及范式碑阴题名,均根据原石一一摹入。于各刻之后,还详记其搜访始末。传本为原刻本。

猜你喜欢

  • 渊雅堂编年诗稿

    二十一卷。清王芑孙(1755-1817)撰。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一号铁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华亭教谕。王芑孙与法式善、何道生、张问陶、杨芳灿等人常琴歌酒赋,为南

  • 逃禅词

    一卷。宋扬无咎撰。扬无咎字补之,一字震百,号易亭,自号逃禅老人,清江(今江苏青江)人,幼时聪颖,因父逝,痛不欲生,杜门隐居七十余年。喜画墨梅,历代推重。著有《谭经录》、《三易卦位图说》、《唐风诸选》等

  • 滁州续志

    二卷。清王赐魁修,李如梓等纂。王赐魁,字瀛生,清辽东人,官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来任滁州知州。李如梓,郡人,候选训导。王赐魁,奉檄接辑志书,补所未尽,延李如梓主其事,及诸绅各证所知,加以参订,补

  • 兵书接要

    一卷。三国曹操(155-220)撰,清王仁俊(1866-1913)辑。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为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史传称其“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

  • 孔氏志怪

    四卷。晋孔氏撰。不知何许人。《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作《志怪》,四卷,注孔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此书多记鬼怪异事,其中也有不涉及怪异色彩的内容,如写钟会与其从舅荀济北用

  • 鲁连子

    一卷。周鲁仲连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仲连齐人,或曰鲁连、或曰鲁仲子、或曰鲁连先生。高蹈不仕,喜为人排难解纷。游于赵,秦围赵急,魏新垣衍请帝秦,仲连力言不可,会信陵君率魏兵至,秦军却走,后燕将据

  • 韩子

    二十卷。周韩非(约前280-前233)撰。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卿。韩非所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力已受到削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韩国变法图强,终不见用。秦王嬴政见到韩非的著作后,叹到:

  • 孝经训注

    一卷。隋魏真己撰。清马国翰编辑。魏真己字号,生卒及事迹均不详。邢昺《孝经》序疏谓魏真己钜鹿人,作《孝经训注》。唐志有魏克己注《孝经》一卷,真己克己当为一人。唐明皇御注引用其义凡十二节,邢昺正义皆标明魏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古今书钞

    三十二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编。屠本畯字田叔,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门荫入仕,官历太常典簿,辰州(今湖南沅陵)知府。生平喜爱读书,到老尚手不释卷,自称曰憨先生。屠本畯自述:吾于书饥以当食,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