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考异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信孔壁古文十六篇为汉人张霸伪作,则承孔颖达之误;至谓晚书为皇甫谧伪作,则尚待深入研究。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库书据天一阁藏本缮录。天一阁本不分卷,缮录时以篇帙较繁,析为五卷。现存版本有明白崔山房抄本,不分卷,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抄本三种,其中两种亦不分卷,一种分作六卷,前两种亦藏北京图书馆,六卷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此外尚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续姚江逸诗

    十二卷。清倪继宗(生卒年不详)撰。倪继宗,字复野,余姚(今属浙江)人。著有《续姚江逸诗》。初黄宗羲作《姚江逸诗》,所录从齐到明,有关姚江一邑之诗。是集为其续集。凡十二卷。编次体例与《姚江逸诗》相同。集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太白阴经

    八卷。唐李筌撰。李筌,两《唐书》无传,其籍贯、生卒年月皆不详。惟宋贾善翔《集仙传》称其曾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约为唐玄宗至唐代宗(713-779)时人。又《神仙感遇传》曰“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

  • 六书说

    ①一卷。清江声(1721-1799)撰。江声字鳣涛,改字叔沄,号艮庭,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宗汉儒经说,精小学,善考据,主要著作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释名疏证》、《论语俟质》、《

  • 坊记新解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原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县)人,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恩科进士,历官龙安教授、松潘教授、射洪训导。曾受业于王闿

  • 有竹居集

    三种,十六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任兆麟字文田,号心斋,原名廷麟,震泽(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举孝廉,以侍养辞。尝辟莲泾学舍著有《毛诗通说》、《春秋本义》等。是书所收有《林屋诗稿》四卷、《心斋

  • 郊外农谈

    三卷。明张铁(生卒年不详)撰。张铁,字子威,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文章不在高古,作诗亦要平易”,提倡朴素文学,反对浮夸。其它议

  • 美国宪法汇释

    二十一卷。美国第二十三任总统Harrison,Benjamin(1833-1901)撰。Harrison Beni jamin 1889至1893年在位。其时正值清光绪十五年至十九年。是书由慈豁舒高第

  • 吴中故实记

    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该书旧本题为杨循吉撰,但考核检对书中内容,与杨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曾的《续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致,实为一书,仅删去“往哲”,改为“故实”而已。这是书商用旧

  • 周易讲义

    ①一卷。清王元启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将乐县知县,著有《惺斋杂著》十余种。曾避居鹊山寺中,每研易有得则笔记之,积久成帙。其子王尚珏辑之成书,计说经七十余事,并附录平时所作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