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帝学

帝学

八卷。宋范祖禹(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祖禹为帝讲经时所进献。书中所辑皆古之贤君学祖宗典之事迹。从上古至汉唐为二卷,自宋太祖到神宗为六卷,间附论断。对于宋朝诸帝叙述独详,意在启迪法祖,建功立业。祖禹初侍哲宗经幄,因夏暑罢讲,即上书论述今日之学与不学关系国家兴衰治乱之大计。故力陈进学为急,又历举人主正心修身之要,防微杜渐,义深言切。史称祖禹守经据正,献纳尤多,长于劝讲,平生论谏数十万言。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明辩是非,平易明晰,洞见底蕴。今观此书,言简义明,实不愧史臣所言。然哲宗惑于党论,不能尽用祖禹之说,终至更张初正,国势日渐沉沦。有明刊本。

猜你喜欢

  • 广陵思古篇

    二十九卷。清汪廷儒编纂。汪廷儒,仪征人。此篇共二十九卷,分为:卷一至卷十江都人,卷十一,卷十二甘泉人,卷十三至卷十五仪徽人,卷十六至卷二十高邮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兴化人,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八宝应人,卷

  • 督师奏疏

    十六卷。明孙承宗撰。承宗字雅绳,高阳人(今河北高阳县人)。万历进士,沈毅智略,晓畅军事,天启初累官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时辽阳、广宁俱破,承宗自请以原官督理诸处军务,便宜行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

  • 东洲草堂金石诗

    不分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详见《东洲草堂金石跋》条。何氏金石诗,不见于《东洲草堂诗集·文钞》中,系吴遁盦所收集,辑而成书。书前无序目,亦不分卷,录古近体诗四十九首,都是题咏金石之作。其题“竟宁镫诗”

  • 温热论 幼科要略附叶案存真

    《温热论》一卷,《幼科要略》二卷,所附《叶案存真》二卷。清叶桂(详见《临证指南医案》)撰。《温热论》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叶氏口传心受的经验心得,实为叶氏临床经验的结晶,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 正毛

    一卷。清俞樾撰。此书是订正宋代毛居正《六经正误》之作。宋代义理之学兴,人人争尚谈玄,却忽略了经书的文字训诂问题。毛居正作《六经正误》,根据当时的版本,校正疏误。这对于六经的研读不无功劳。但其中也有欠安

  • 读左随笔

    不分卷。清王元稚撰。元稚字少樵,自号无暇逸斋主人,籍贯不详,光绪、宣统年间曾主讲顺天高等学堂。潜心经史,所著书十余种,合为《无暇逸斋丛书》印行,是书是其中的第十一种。据编首自序,此书原名《左传讲义》,

  • 遂初堂诗集

    十二卷。清焕明(1771-1832)撰。焕明,号瞻庵,姓爱新觉罗氏,满州镶红旗人。他五岁从师读《三字经》,十岁读清书,十六岁学翻译,十八卷因父授金城守尉随母赴任所,始咏诗。二十岁遇应封三期,考试马步箭

  • 通鉴纲目三编

    即《御定通鉴纲目三编》。

  • 乐本解说

    二卷。清毛奇龄(1623一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

  • 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

    见《韵学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