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清陈鸿寿(1768-1822)撰。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官至江南海防同知。善古隶、工画及铁笔。宜兴素产砂壶,制作精巧,陈鸿寿在此地为官,辨别砂质创制新样,并自制
十卷。清代涂天相撰。涂天相字燮庵,号存斋,一号迂叟,康熙进士,孝感(今属湖北中部)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谨庸斋札记》、《守待录》、《存斋闲话》。此书便是从以上作者所著的书中摘录主要内容,分上、下两编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王者辅、王畹修,吴廷华纂。王者辅,曾任宣化府知府。王畹,句曲人,宣化府知府。吴廷华,字仲林,号东壁,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官兴化府通判。乾隆初年,郡守王者辅设局修志,稿未竣,
十二卷。清李渔(1611-约1679)撰。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改名渔,号笠鸿、笠翁、笠道人,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湖上笠翁。清初戏曲理论家、小说和戏曲作家。祖籍浙江
三十卷。明袁表(生卒年不详)、马荧(生卒年不详)合编。袁表字景从,荧字用昭,皆福州人。表官临州通判,为人耿介,曾以事忤权贵入狱,人叹其直,长于歌诗,有《江南春集》。此书为明诗总集,为袁表、马荧于万历四
一卷。清劳潼编。劳潼字润之,号莪野,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救荒备览》、《读史随笔》等书。为谱主门人。谱主冯承修(1702-1796),字达天,号潜斋,广东南海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
三十二卷。清田同之(生卒年不详)编。田同之字在田,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人。康熙庚子年间举人,官拜国子监学录。同之博睹众家之文,杂采诸家学说,分类排队,纂集成此书。书中所引全系众人原文,并未加注自己的
①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
①九卷,清王浩、张心鉴纂修。王浩,曾任永川县知县。张心鉴,曾任永川县令。《永川县志》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此志文笔平庸,记述有很多谬误之处。但其为永川县第一部志书,其后继此志而续之者,道光间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