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弁服释例

弁服释例

八卷。清任大椿(详见《深衣释例》)撰。书首有阮元序,略言:“元居在江淮间,乡里先进,多治经之儒,若兴化顾进士文子(九苞)、高邮李进士成裕(惇)、宝应刘广文瑞临(台拱)、兴化任侍御子田(大椿)、高邮王黄门石臞(念孙)、江都汪明经容甫(中),皆耳目所及,或奉手有所受。丁未戊申间,元在京师见任侍御相问难为尤多。侍御卒后,所著《弁服释例》传之弟子山阳汪祭酒瑟葊(廷珍),萧山王进士畹馨(绍兰)从祭酒手录以归。其兄进士谷塍(宗炎)亦邃于经,为吴会宿儒,乃手校讹,写以付梓,问序于元。元谓侍御早年以词学名世,继乃专研经史,与修四库书,提要多出其手,所辑吕忱《字林》、《深衣释例》诸书已付刻,兹帙释弁服所用之例,以五礼区之,凡百四十余事。纵览经疏史志,发微订讹,经纬毕著。侍御吾乡先进,瑟弇畹馨吾友,今得谷塍校成,学者传习不坠,元序之,奚敢辞”云云,末题“嘉庆二年(1797)仪征阮元序”。次为目录及《五礼弁服释例表》,分吉、嘉宾、军、凶五格,爵弁服一,韦弁服二,皮弁服三,朝服四,元端服五,此按五礼分,而爵弁、韦弁、皮弁、朝服,又各按弁衣裳、带、佩、韡、屦,分七格为表。卷一为爵弁服上,卷二为爵弁服下,卷三为韦弁服,卷四为皮弁服上,卷五为皮弁服下,卷六为朝服上,卷七为朝服下,卷八为元端。按三代之服,以冕为重,是书则详自爵弁以下,有两说者则取所长,如《杂记》“大夫弁而祭于己”,《司服》注及《杂记》注,明云“大夫爵弁而祭于己,惟孤”,《司服》疏《杂记》疏最合注义,《五制》疏谓公之卿亦爵弁而祭,于《杂记》疏自相刺谬之类,可见是书主张《司服》《杂记》二疏,而驳《五制》疏。此类尚多,今不备录。惟《五礼弁服释例表》于爵弁服屦一格,曰“天子诸侯舄无明文”,按《毛诗·豳风·狼跋》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九罭》曰“衮衣绣裳”,则天子诸侯以赤舄为重。《续汉舆服志》“显宗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絇屦,以祠”,自汉迄唐宋天子公卿祭服皆如此,不得谓“天子诸侯舄无明文”。原书或专指爵弁服,但既无明文,自可以《诗》之衮衣赤舄例之。经史诸学,至清代诸儒而极盛,于史则有补志补表,于经则有《礼经释例》、《弁服释例》、《释官》、《释宫》等书,皆荟萃群言,甚便于省览,所谓本人为之甚劳,后人检之甚便者,不独于史为然。是书于爵弁诸服皆极力搜讨,务求明备,而得所折衷,诚治经家所宜注重也。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1802)刊本。

猜你喜欢

  • 蓬莱观海亭集

    十卷。明潘滋(生卒年不详)编。潘滋,婺源(今属江西)人,其他事迹不详。观海亭在山东蓬莱阁,为观海市蜃楼之地。嘉靖二十九年(1550),潘滋为登州府(今属山东)推官,本书即此间承台檄所辑古来诗赋碑记之文

  • 晋安帝阳秋

    即《王韶之晋安帝纪》。

  • 陆文定公书

    无卷数。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专辑陆树声所著之杂说,刊成于《陆学士杂著》之前,所收皆为其罢官家居时所作,即《适园杂著》一卷;《清暑笔谈》一卷;《善俗裨议》一卷;《乡会公约》一卷;《陆学

  • 切韵求蒙

    一卷。清梁僧宝撰。梁氏本名思问,字伯乞,号寒白退士,顺德(今广东顺德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精音韵学,尚著《四声韵谱》十六卷。二书相辅而行,是阅读《广韵》的参考书。《切韵求蒙》是表现中古语

  • 春明稿

    十四卷。明徐学谟(1521-1593)撰。生平见《归有园稿》。徐学谟著有《春秋亿》等。是稿以学谟因事罢归后,及又擢为礼部尚书再入京都时所作编为一帙,以“春明”为之。凡文编十卷,诗编三卷,续编一卷。文编

  • 士仪

    二十一卷。附别集四卷。朝鲜许传撰。许传字伊老,号性斋,阳川人,生卒年未详。此书专门考证士礼。其书篇目有:《亲亲篇》讲宗法伦常、《成人篇》讲冠礼、《正始篇》讲婚礼、《易戚篇》讲丧礼、《如在篇》讲祭礼、《

  • 孝经学凡例

    一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秀平,初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经学家。师从王闿运。著述颇丰,有《群经凡例》、《今古学考》二卷、《公羊三十论》、《经学初程》、《春秋图表》、

  • 典训

    见《典语》。

  • 采芝堂集

    十六卷。明周益祥(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周益祥,字履吉,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末贡生。著有《潜颍》、《鹿草》、《摭星》、《锦襄》等集。此乃合编本。集中有《木铖》一卷、杂记时事、意在

  • 甲申杂记

    一卷,闻见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生卒年不详。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今河北莘县)人。有才学,性豪迈,曾与苏轼友善。苏轼获罪,王巩亦被贬宾州。历官宗正丞。此三卷书,皆记东都旧闻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