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经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著,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秋江诗集

    六卷。清黄任(1683-1762)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今属何地不详)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四会知县。多善政,有砚癖,自号石砚老人。好宾客,长口辩,尤工于书法。其诗效法温、李,往往

  • 钓鱼船

    二卷。清张大复(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张大复,字星期,一字心其,号寒山子,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大复居寒山寺,不事生产,而颇知音律、释典,喜好填词。其所作传奇有三十五种之多。其中较著名的有:《

  • 御制劝善要言

    二卷。清世祖撰。清世祖即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此书大都是从诸家经典、成语中摘录的所谓“劝善格言”,尤其以宋代的《太上感应灵篇》中所摘的语句居多,共二百六十六条,如“勿以小善不足以为福而

  • 四书大全纂要

    无卷数。清魏裔介撰。魏裔介详《孝经注义》条。明永乐间胡广等人撰集的《四书大全》冗滥芜杂,读者难以得其要领,魏氏遂删繁就简而为一编,以使读者易于诵读。但其所摘并未独得《四书大全》之精华,可谓立意尚好,为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 太平类编

    见《太平御览》。

  • 天中记

    六十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明嘉清年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经典稽疑》、《学林正就》等。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所撰故名曰:《天中记》。世

  • 快活三

    一卷。清张大复撰。其生平见《钓鱼船》条。所谓“快活三”,即三件快活事:贵、富、成仙。《太平广记》说,有四人言志,一人愿贵,欲为扬州太守;一人愿富,欲腰缠十万贯;一人愿成仙,骑鹤升天。一人愿腰缠十万,骑

  • 张抱初年谱

    一卷。明冯奋庸撰。奋庸,字则中,寿安(今河南宜阳县)人,生卒及仕履不详,曾师事张信民。张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渑池(今属河南)人,奋庸乃纪其生平事迹为年谱,即为该书。

  • 隋唐两朝志传

    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宋元以降演述隋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