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明内廷规制考

明内廷规制考

三卷。不著撰人名氏。首卷记宫阙、额名。二卷记朝制章服。三卷记中宫朝仪。是书与《明史》、《明实录》、《明会典》所记,或详略不同,或互有出入,可为参证,书中对于宫殿亭馆轩斋池苑以及盐局司厂房库的方位地址,对牌匾额名何年悬安、何年添改都一一载明,对了解内廷规制及其演变提供了很详细的资料。书中并有“宜辑建文实录”,“景帝实录不宜称戾王”的议论,表现了史家应有的识见。另外,前门桥陈家首饰、双塔寺李家冠帽等项内容,也是明代都市商业发展的佐证。“总之全书,叙次不苟,论断有识,不妨做明宫史观也。”(台湾商务印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二九五九页)是书有借月山房汇抄本。

猜你喜欢

  • 李相国论事集

    六卷。旧本题《李深之文集》,唐李绛撰。实为唐史官蒋偕辑录李绛生前论奏编纂而成,卷首有蒋偕大中五年序文一篇,已有说明。李绛(764~830)字深之,赞皇(今属河北)人。宪宗朝宰相,佐宪宗平定藩镇有功。文

  • 潘象安诗集

    四卷。明潘纬(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潘纬,字仲文,一字象安,安徽歙县人。家于白岳之下。生卒年不详。万历中,以资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归田以后,有《养疴》、《游淮》、《园居》诸集。此集为汇刻之本。五言古

  • 贞复堂集

    十三卷。清黄潆之(约1891前后在世)撰。黄潆之字杭荪,湖南善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吏部主事。本书系作者卒后,其子黄仁俊等编次付刻而成。卷一为《劫余集》,收古近体诗五十四首;

  • 摄山佛教石刻补记

    一卷。清代向达(生卒年不详)撰。作者重游摄山,观察审视尤甚,发现前作《摄山佛教石刻小记》遗漏之处很多,故作补记,以详前作。《摄山佛教石刻补记》一书,分论千佛严,以及摄山舍利塔的种种问题。于千佛严部分,

  •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

    一卷。唐代释法顺(556-640)撰。法顺,俗姓杜,雍州(今属甘肃境内)人。十八岁出家为僧,依因圣寺珍禅法师受业。法顺学高法深,声闻朝野。唐太宗时,曾允许他进入内庭禁地。他弘法传教,著述受业凡八十四个

  • 辽海丛书

    十集,八十种。金毓黻编。金毓黻字静庵,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谢荫昌曾倡刊东北丛书,金毓黻乃承谢氏之志,极力搜集有关书籍,并兼及碑志等,编成此书。收书原则约有两点,一曰专著,凡卓然成家而篇章俱全者

  • 论语王氏义说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肃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魏经学家。曾遍注群经,不分今文、古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注有《尚书》、《诗》、《三礼》、《左传》、《论语》。

  • 贺氏丧服要记

    一卷。晋贺循(详见《贺氏丧服谱》)撰,清马国翰辑。郑康成作《丧服谱》,循也作谱,王肃作《丧服要记》,循也作要记,其书似乎参考郑、王,而酌其中。《隋志》十卷,《唐志》五卷,现在都已经散失,马国翰从《礼记

  • 赍志斋集

    十卷。明陈泰交(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陈泰交,字稚,更字同倩,号鲽诲。其少时名元侃,字三缄。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为国子监生。著有《尚书注考》。是集为其子陈鋐所刻,凡十卷。诗一卷,杂文九卷

  • 灌香草堂诗初稿

    一卷。清吴兰畹撰。吴兰畹,字宛之,江苏常熟人,员外郎吴廷钤之孙女,浙江巡抚宜兴任道熔之继妻。清代诗人。《闺秀诗话》谓其“幼承重闱之训,习诵汉魏人诗,并习分隶,画则临仿南田。时值咸丰兵乱,于归后,思亲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