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秋轩诗钞
一卷。清丁幼娴(生卒年不详)撰。丁幼娴,字静芬,江西德化人,文安知县丁符九之女,湖北巡检汪东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同治十三年(187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续编》之中。共收诗三十首。
一卷。清丁幼娴(生卒年不详)撰。丁幼娴,字静芬,江西德化人,文安知县丁符九之女,湖北巡检汪东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同治十三年(1874)刊入嫏嬛别馆《国朝闺阁诗钞续编》之中。共收诗三十首。
五卷。①清陈坤撰。陈坤生卒年不详,字子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长期在广东做官,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对各州县会党的活动情况,以及清军和会党的战事,非常熟悉。就亲身所见和根据文报案牍,广为搜采,以年经
十二卷。清徐文靖(1667-1756)撰。文靖字容尊,号位山,安徽当涂人。清代经学家。雍正癸卯(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十七年复荐举经学,特授翰林院检讨。文靖研治经史,
七卷。李德淑撰。宋代王应麟参照齐、鲁、韩三家的异同,撰写了《诗考》一书,书中不仅遗漏很多,而且又没有注明某篇某卷某字的音义,使得学者们很难检索。因此,李德淑以毛诗为主,并博采齐鲁韩三家的训诂,广泛收集
六卷。清刘坊(1658-1713)撰。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号鳌石,上杭(今福建上杭)人。明云南永昌通判节愍公刘廷标之孙,户部主事刘之谦之子。刘坊二岁时父殉国,全家八十余口,仅存孤儿寡母,后母又逝,只
清魏方泰(生卒年不详)撰。魏方泰字日乾,号鲁峰。江西广昌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翰林院学士。此书原本不分卷数,也没有目录。其内容为取古人事迹有年代可纪者,各以其年编之。每一岁,为一篇。其
二卷。《续集》一卷。《杂序》一卷。《龚端公奏议》八卷。附一卷。《浠川政谱》一卷。《露浣园稿》四卷。清龚鼎孳(1615-1673)撰。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生平事迹见《定山堂诗集》条。其人
六卷。清宋世荦撰。世荦字卣勋,号确山,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曾任知县。是书于郑(玄)注略例不甚明了,疏证异字亦不周密,但也颇有高明之处。如:“《乐师》故书‘燕’为‘舞’、
八卷。光开霁(?-1930)撰。光开霁字慕巢,安徽桐城人。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其族为桐城望族,所为诗文,又宗法其乡贤方望溪姚措抱,故其文辞之瑰玮,与其志意之倜傥相称,辛亥后皖督孙毓筠,曾委
一卷。旧本题宋陈师道(详见《后山丛谈》)撰。是书为评论历代诗歌之作。《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后人合并。本书又称《陈无已诗话》或《后山居士诗话》。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