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卷。清王豫熙修,张謇纂。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府,清末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光绪十四年受聘编纂
一卷。清高学瀛(生卒年不详)撰。学瀛广东番禺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是书系专释《说文》体例之作。所举大例有八:一曰建首,二曰本义,三曰辨形,四曰采音,五曰引经,六曰别说,七曰互见,八曰通训。每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
三种,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凌云撰。吴凌云字得青,号客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终身不入仕途。致力于音韵训诂文字之学。是书三种为《经说》三卷、《小学说》一卷、《广韵说》一卷。附录一卷为王宗涑撰。有道光
一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此书是作者《四存编》之三,原名《王道论》。全书中心论述了作者幻想恢复三代井田、封建、学校等制度,表现了对当朝制度不满的社会思想。与作者政治上反对豪强兼并,主张垦
三卷。清傅以礼撰。傅以礼,生卒不详,原籍河北大兴,后寄居浙江山阴(今绍兴),为清末著名的文献学家。作者对明亡后的南明政权极为重视,曾拟编纂一部《明史续编》,而此目收录明末清初典籍为数甚多。有清宣统中大
共六卷,各三卷。明葛中选撰。中选字见尧,河西(今云南通海)人,充苑马卿。好谈音律,著《泰律篇》凡三卷。卷首有明万历焦竑及董应举二序。此书由字音以求合律,分专气音、专气声、直气声音定位等。其论专气音,谓
不分卷。春退谷手选。其生卒里贯不详。此钞乃康熙三年(1664)孙承泽所定本。于吴澄支言集中钞其十分之一,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又不分卷帙。属偶然缮写,未及成编之本。此文钞为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收入《
一卷。清庞恺(恺,《清史稿·列传》作垲,生卒年不详)撰。庞恺,字霁公,任邱人。康熙十四年(1675)任翰林院检讨,官终建宁知府。著有《丛碧山房集》。《离骚注》为抄本,《楚辞书目五种》引前《北平人文科学
五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撰。《四库提要》云:“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前有《凡例》,又有万历庚申吴兴松筠馆主人序,亦不署姓名。”然王重民氏据书中梅国桢序谓是书为李贽撰(《中国善本书提要》)。今从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