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集传辨疑

春秋集传辨疑

十卷。唐陆淳(详见《春秋集传纂例》)撰。此书是陆淳转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三传之论的书。《纂例》一书,啖助排比科条,阐明笔削之旨,其攻击三传之论,只总举其大意。而此书则列举未入《纂例》之三传文,条列其失,逐字逐句加以诘难,所以称之“辨疑”。其所述以赵匡之说为多,啖助之说次之。卷首有《凡例》一篇,共十七条,申明所以删节传文之宗旨,而其舍取之义,仍按经文年月以次论说。此书之驳正三传之论往往中的。如隐三年“宋公和卒”,《左氏》云:“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饷之,命以义夫。”其驳之曰:“若宣公本知穆公反让其子,且让以求名,乃是诈也,何足美哉!”又隐元年“春王正月”,《公羊》曰:“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驳之曰:“若言春正月王,则不成文理矣,何用解乎?”《公羊》又曰:“不言‘即位’,成公意也。”驳之曰:“此乃直明公本意,又是事实,何名‘成’哉!”如此之类,颇为精核。但因其宗旨在深究经中大义,与《公》、《穀》无异,故其论亦不免于臆断。如隐五年“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记郑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驳之曰:“岂子囚母乎?此《传》近讹矣。”若此种不信史文而臆断之例,此书亦多见。现存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清汪文藻问礼堂刻小字本、龚翔麟玉玲珑馆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谁與庵文钞

    二卷。《先德传》一卷。清孙世均(生卒年均不详。)撰。孙世均字淅之,号平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不喜举业,一意古文,倾心桐城姚氏。著有《谁与庵文钞》。此集为文集。共二卷。内容有序、跋、题、

  • 易旁通变化论

    一卷。清俞樾撰(1821-1907)俞樾字荫甫,晚年号曲园,学者多称其曲园老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正。为清代著名经学大师。著述甚丰。其易学著作除此书外,还有《易贯》、《艮宦易说》、《周易互体徵》、《

  • 曝书亭集外稿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

  • 孟子读法附记

    十四卷。清周人麒撰。人麒字衣亭,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乾隆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卷首有人麒自序,后有门人程凤跋。所谓读法,用单点单圈密圈等作标识,行间书眉偶着评语。其附记则参引诸家之说,并参以己见,

  • 永历纪事

    清丁大任撰。此书仅五页,记南朋永历间所辖方域地名。书难免过略,但明末野史,专记偏安地域之书,尚属罕见,因当时纷扰杂乱,地或属谁,日有不同,以一人见闻所及,诚难周详,丁大任纂成此书。也颇为不易。此书收入

  • 释服

    三卷。清宋绵初撰。绵初字守端,号瓞园,江苏高邮县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贡生,历官五河、清河训导。深于经术,长于《诗》说。尚著《韩诗内传征》、《形声指误一隅编》。是编释服冠及其制度之古称殊详,宋

  • 湖海集

    十三卷。清孔尚任(1648-?)撰。孔尚任,字季金,一字聘之,号东塘,又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通音律,以作传奇《桃花扇》驰名。本集是孔尚任官国子监博士时,随侍郎孙在丰在淮扬疏浚海

  • 德阳县续志

    四十五卷,清吴经世修,吴闻世、廖家驿纂。吴经世,钱塘(今杭州)人,曾任德阳县知县。吴闻世,钱塘(今杭州)人,经世兄。廖家驿,邑人,解元。兹编为续乾隆阚志而作。《德阳县续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 中庸脉络

    二卷。清吴楚椿撰。是书于《中庸》全书,通贯前后,共二卷,十八篇。依次为:名义篇,统绪篇,小人诬民篇,君子立极篇,论道篇,因性立教篇,德根于性篇,五常之德相需为用篇,即心言诚篇,天性贯始终篇,总论篇,论

  • 元和姓纂

    十八卷。唐林宝(生卒年不详)撰。林宝济南人,曾做过朝议郎、太常博士、国子博士。两《唐书》无传,生平亦不详。《艺文志》和一些古籍都称《元和姓纂》为林宝所撰。唯《唐会要》称王涯所撰,可能是因王涯曾为此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