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楚辞释

楚辞释

十一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后讲学蜀、湘、赣等地,历掌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清末授翰林院检讨,加衔侍讲。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王氏治学博洽,诗文模拟汉魏六朝。著作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湘绮楼日记》、《八代诗选》、《唐七言诗选》、《楚辞释》、《尚书笺》、《礼记笺》、《春秋公羊传笺》等,门人辑为《湘绮楼全书》。此书只释战国时楚人作品。书无序跋,目录之后为正文。其目录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卷六《卜居》,卷七《渔父》,卷八《九辩》,卷九《招魂》(王氏认为宋玉作),卷十《大招》(景差),卷十一《高唐赋》(宋玉)。本书卷一至卷十,卷首皆署:“王逸章句,王闿运释”。注文先引《章句》注,后加疏释。卷十一署曰:“李善注,王闿运释”,注文先引李善注,再进行注释,故书名为《楚辞释》。本书主要特点是不拘泥古解,大胆自标新说。如《离骚》写作年代,王氏称“顷襄时,屈原四十有六,名高德盛。新王初立,势不能不与原图事。原乃结齐款秦,荐列众贤,诋毁用事者。众皆患之,乃谮以为本欲废王,又以怀王得反,将不利王及令尹。王积前怒,固欲远之,而无以为名。因是诬其贪纵专恣,放之江南,而反以忘仇和秦为其罪。原因托其所荐达者于令尹,而所荐者趣时易节。附和阿俗,国事大变”。因此“原忠愤悲郁,无所诉语,故行吟湖皋,作为此篇。不敢斥王之不孝,乃至切怨于子兰”。关于《九章》王氏认为,怀王死后,新王即位,屈原得到新王恩泽,重回郢都,子兰见《离骚》,乃大怒屈原,使靳尚诬以款秦误国,复徙之于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九章》。《卜居》王氏解为:“此篇在怀王薨后,顷襄定立,悉还前放逐诸臣,而原以名德见重,有复用之机,故自明其不能随俗取富贵也。”称《渔父》中的“渔父”是隐于沅湘的楚国旧臣。《招魂》王氏解为:“原自沅暂归,忽悟悔而南行,君臣相绝,流亡无所。宋玉时从东徙,闻原志行,知必自死,力不能留之,因陈顷襄奢惰之状,托以招原,实劝其死,自洁以遗世”。从以上引叙可知,王氏往往自叙事实,这些事实并不见于史传前注,并以此立论,虽新颖、大胆,但后人遵从者少,只聊备一说而已。此书附会之处较多,将《天问》“一蛇吞象”,之蛇喻秦,象喻怀王。《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解为“顷襄新立,谀臣甚众,能令冬暖;怀幽己放,在夏犹寒”。此种解释,皆不足取。版本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成都尊经书院刊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仪征李氏刊《崇惠堂从书》本。光绪二十七年(1901)衡阳刊《湘绮楼全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民国十二年(1923)刊《湘绮全集》本。《湘潭王氏所著书》本,吉林省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春秋摘微

    一卷。唐卢仝(795?-835)撰,清李邦黻辑。卢仝,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诗人。家贫好著书,初隐少室山,不求仕进,征谏议大夫,不应。曾作《月烛》诗,讥讽当时宦官,韩愈称其工。甘露之变,

  • 袁崇焕督师事略

    一卷。清何寿谦撰。寿谦广西藤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崇焕字元素,明末广东东莞人。万历进士,崇祯初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抗御后金。崇祯二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氏星夜驰援,但崇祯帝中反

  •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

  • 词林逸响

    四卷。明许宇(生卒年不详)辑。全书分为风、花、雪、月四集,每集一卷。前二卷收明代散曲作品一百二十套。后二卷选录元明戏曲名作《琵琶记》、《西厢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浣纱记》中曲子一

  • 峨山图说

    不分卷。清黄锡寿撰。黄锡寿,字翰仙,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出县城南门,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峨眉山高于五岳,绝顶草木不生。光绪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迄游智开任总督,

  • 畴人传三编

    七卷。清诸可宝(生卒年不详)撰。可宝字璞斋,一字迟鞠,浙江钱塘人,同治举人,官至昆山知县。该书继阮元《畴人传》、罗士琳《续畴人传》,复辑三编,共得五十三人,附录多人,包括西方、日本学者在内。现有《南菁

  • 钦定千叟宴诗

    ①三十六卷。此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敕编成。清康熙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元年(1662)召开嘉宴,以千叟为名。康熙四年(1665)正月六日,为张扬天下承平,海内一心之盛世,亲临赐宴,

  •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

    一卷。清吴大廷撰。吴大廷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咸丰五年举人,官至台湾道。吴大廷认为,孝经古文、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而大义原本一样。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对所集唐玄宗、

  •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

  • 皇清经解

    一千四百一十二卷。题阮元编刊。按,阮氏创编此书未成,移督滇黔,因属严杰成之,最后由夏修恕刊成,这时已是道光九年了。首有修恕的序,以著书人先后为次,收有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万斯大、陈启源、毛奇龄、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