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城县志

武城县志

①四卷。清房万达修,王维明纂。房万达,字君如,辽阳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武城县知县。武城,故鲁地。按县志创修于明隆庆县令金守谅。其刻版毁于战乱,书亦罕见。房万达任县令后,偶获金志残本。其几经审阅,删芜去粗,又作增补,而成是志。《武城县志》顺治七年(1650)刻本。兹篇卷帙有限,而门类繁多,故有些目类仅寥寥数言,失之过简。如武城于春秋时即已立县,其后沿革变化甚多,而兹篇于建置沿革,仅有十分简略的叙述,缺漏甚多,是为此书的一大不足处。②五卷。清刘佐临修,刘尔楫等纂。刘佐临字兴襄,江南颖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城武县知县。刘尔楫,邑人。按城武县志,创修于明正德间,因邑圯于河,版章文物遂荡然无存,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郑汉复创修邑志,又百余年未修了。这期间,兵燹频繁,所遗旧志,更加残缺不全。刘佐临宰城武县,恐文献湮没,就集邑中绅耆,议举修志,开局征辑,以邑中博学分任采访,延聘刘尔楫任编辑,博观邻志,搜集故闻,例立八款,历三月而志成。《城武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此志于每志之前,有叙论以总其说,末亦附文以点明其义。其中沿革目,考辨详尽,对旧志做了不少改正增补。如习俗,旧志对于一邑之风土人情一字不载,而此志则广收详载。又如旧志不收灾侵,此志则以父老所传,附选举之后,予以记载。综观全书,凡所增补厘订,尚称妥善,为重修地方志中善本。③十卷,图一卷。清赵嗣晋纂修。赵嗣晋字桐严,广德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城武县知县。赵嗣晋莅任后,见邑志虽创于明、再修于康熙年间,惟旧志皆极为简略,且距康熙旧志已30余年,这期间,钱粮户口,尚有增减,人物古迹,亦多异同。即与邑中绅士、父老同为修葺较订,并开馆纂述,网罗采辑,分类别例,缺者补之,冗者删去,历时五月而告成。《城武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全书十卷图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沿革、山川、社村、风俗、方产,建置志:城池、河堤、官廨、仓廒、邮铺、桥梁、坊表、祠庙、义冢、保甲、兵防;卷二学校志:文庙、儒学、祭器、乐器、书籍、学田、典籍、义学、义田,赋役志:户口、地亩、科制、盐课;卷三至卷四职官志表、职官志传;卷五人物志:宦迹传、文学传、武将传、隐逸传、节烈传、流寓传、武将传;卷六至卷九艺文志:序、记、诗、赋、书;卷十典社志:文祀、乡饮等,秩祀志,古迹志,杂志。卷首有图十八幅。此志体例谨严,记述详确。其中以人物、职官两志记载最精赅。此外,将舆图单列一卷,为它志少见。然学校志、秩祀志、古迹志中,所记尚有重复,可为合并。④十四卷,首一卷。清骆大俊纂修。骆大俊,安徽宣城人,进士。曾任武城县知县。武城县志自顺治七年(1650)县令房万达重修后,虽几经续修,至骆大俊任县令时,查阅旧志,仅余残编断简,无可阅读。骆令因以修志为己任,设局捐款,发凡起例,搜集遗文,网罗近事,几经努力,终成是书。《武城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兹篇较旧志所增甚多,凡邑中之典章政俗,均有所记录。体例也无大差错。考证广博,凡引皆清楚标明出处,使读者一目了解。文字虽平平,尚可读。⑤十四卷,首一卷。清袁章华修,刘士瀛纂。袁章华字实庵,崇仁人,举人出身,道光十年(1830)任城武县知县。刘士瀛字沦洲,沧州人,举人出身。袁章华宰城武县后,见邑志之修,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知县赵嗣晋,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未有续修了。旧志因年久,文字残缺、版章漶漫,几不可识。他认为邑志反映全邑文化,为政之根本,遂锐意重修新志。道光十年,章华因事赴京,邀沧州名儒刘士瀛同返,聘其总编纂之事,以旧志为蓝本,补其缺遗,增以近事,历五月而稿成,付梓成志。《城武县志》道光十年(1830)刻本。此志体例博大,记载详明,虽承袭旧志而作,而增补甚多。如沿革、封域、古迹、方外等历久不变者,皆因旧志;赋役、兵制、灾祥、人物等,则广为续入。综观全书,纲举目张,门类完备。然因取材极丰,考证记载,尚有舛讹,门类亦有重复,可宜删并。

猜你喜欢

  • 类隽

    三十卷。明郑若庸(生卒年不详)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今属江苏)人。郑若庸精诗古文,兼工词曲。少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受赵王厚煜聘,入府著书。历经二十年,仿《初学记》、《艺文类聚》而编成此书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十卷。明末清初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吸崇祯进士,累官刑科都给事中。后降清,官至吏部左郎。其书取元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

  •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1688-1745)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

  • 唐景教碑颂正诠

    一卷。葡萄牙人阳玛诺(?-1659)撰。阳玛诺有《十诫直诠经世金书》,已著录。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后来又称也里可温教,唐贞观九年(635)传入我国。建中二年(781),长安景教徒宁恕等立一石碑,名

  • 毗陵人品记

    四卷。明叶夔(生卒不详)撰,叶夔子叶金及同邑人毛宪续成。叶夔,明中叶人,详见《毗陵忠义祠录》条;叶金,字诚斋,刻《毗陵人品记》时官绍兴府通判,其他不详;毛宪,详见《毗陵正学编》条。《毗陵人品记》记毗陵

  • 夏检讨年谱

    一卷。清夏味堂(1745-1825)辑。味堂,江苏高邮人,乾隆举人,系谱主之孙。谱主夏之蓉(1697-1784),字芙裳,号醴谷,又号半舫老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广东、湖

  • 惜奴娇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把一心、十分向你。尽他们,劣心肠、偏有你。共你。风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没前程、阿谁似你。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是你。我也没星儿恨你。

  • 古文尚书残卷

    本书为敦煌本《古文尚书》残卷,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残卷五,共存《古文尚书》十七篇半。其中甲卷为《夏书》四篇,乙、丙两卷为《商书》七篇,丁、戊两卷为《周书》六篇,另外还有《顾命》篇的残片九行半,都是唐玄宗

  • 学春秋随笔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

  • 胡蒙溪集

    十五卷。《续集》六卷。明胡侍(约1542前后在世)撰。胡侍,字承之,别号蒙溪,湖北咸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晋广东司员外郎,嘉靖元年(1522)为严鸿胪寺右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