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王伐纣平话

武王伐纣平话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百姓,陷害忠良;姬昌被囚羑里,后逃脱归返岐州。卷下记文王访求姜尚,武王在姜尚辅佐下伐纣斩妲己。该书叙述的主要人物事件有一定历史依据,系采掇《尚书》中《牧誓》、《武成》及《史记》中《殷本纪》、《周本纪》中若干事迹,加以敷演捏合,真伪掺杂,虚实并行。中间许多神奇怪异故事,皆出虚构,以耸听闻。姜子牙封神故事,首见于此书,为后来小说《封神演义》所本。思想倾向上,大胆揭露指斥纣王的荒淫无道,歌颂武王伐纣的除暴正义之举,表现了讲史者的进步思想,有一定积极意义。文字粗糙无华,且有行文不连贯之处。亦有宣扬女人误国、封建迷信等不可取之处。是研究宋元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影印本。单刊的排印本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1年豫章书社标点排印本。另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宋元平话集》本。

猜你喜欢

  • 残本新续古名家杂剧

    八卷。明陈与郊(约1589年前后在世)编。撰有杂剧《昭君出塞》、《樱桃梦》。《新续古名家杂剧》在杨守敬《丛书举要》、顾氏《汇刻书目》中,均刊载其目,分宫商角徵羽五集,每集四卷,共二十卷。王国维《曲录》

  • 和靖集

    八卷。宋尹焞(1061-1132)撰。尹焞字彦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尹源之孙,少从程颐学。曾应试举人,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不对而出,终身不就举。靖康初(1126),因仲师道荐,召至,又恳辞还

  • 敦煌录

    残一卷。该录首尾残缺,不著撰人。所存内容为古城山泉部分,疑是原书上卷。此篇纪事较《沙州都督府图经》简略,较《沙州地志》详瞻。其著述年代,应当作于唐代,图经之后,与地志相前后。是录载悬水泉又名贰师泉、先

  • 校雠通义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艺

  • 湖山集

    十卷。宋吴芾(1104-1183)撰。吴芾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迁秘书省正字,以不附秦桧劾罢。后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累迁礼部侍郎,以

  • 约园诗钞

    二卷。清郭雍(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郭雍字仲穆,一字书禅,号约园,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本集收各体诗共二百余首。是集前后多属近体,古体歌行仅间存一二。今观其诗,惟五

  • 周易探玄

    三卷。辑佚书,唐崔憬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崔憬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其书。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之,其释大衍之数五十,引孔颖达疏,并谓孔疏扶王弼义,

  • 南史识小录、北史识小录

    十六卷。清沈名荪、朱昆田合编。沈名荪,字涧芳、房,浙江仁和人,康熙庚午(1690)举人,著《蛾术堂文集》、《焚夹集》。朱昆田,字西畯、文盎,朱彝尊之子,浙江秀水人,著有《渔笛小稿》等。二人同编《南史识

  • 致曲图解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图解》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一次式为直线;二次式为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次式八十种曲线;四次式有五

  • 诗笺别疑

    一卷。姜宸英(1628-1699)撰。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清代文学家,明末诸生。少工举子业,兼善诗古文辞。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叶方蔼总裁《明史》,荐充纂修官。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