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湘山志

湘山志

①五卷。清徐泌修,谢允复纂。徐泌,字鹤汀,浙江衢州人,康熙十九年(1680)任全州知州。谢允复字文山,广西全州,孝廉,官参议道。湘山,位于广西全州县西部。清以前,湘山麓有唐至德间修建的湘山寺(今毁),及飞来石、洗钵泉、妙明塔、石雕群兽等古迹名胜,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佛寺胜地之一。康熙中,知州徐泌,以州有湘山寺,祀无量寿佛,率郡人谢允复等考佛出身本末,并山水、古迹、艺文,辑为此书。志成于康熙二十年(1681)。《湘山志》康熙二十年刻本。全志共五卷,卷首二序,卷一星野(南宫朱鸟七宿图、轸宿图、轸宿布天歌、右俱翼轸正占、右俱荆楚附占)、图考(山水总图、湘山刹院图、覆釜山胜迹图、境内寺院总图)、因缘、镜象(圣体、坐容、发髭、齿古、手足、舍利、毫光、真衣、锡杖、竹杖)、灵应,卷二佛宗,卷三敕封、古迹、岩泉、塔院、田赋、僧正、名僧,卷四艺文(含古塔记、湘山祖师行状、湘山无量寿佛记、舍利碑记等),卷五吟咏(录历代吟咏湘山寺诗词数百首)。此志是目前广西流传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寺庙志,详细地记述和考证了湘山寺名刹的历史沿革和周围山水景物、古迹、艺文,以及佛祖全真和尚的生平等。② 二卷。清张澹烟撰。张澹烟,号湘源逸士,广西全州人。《湘山志》咸丰三年(1853)重修本,共上、下二卷。卷上,首佛祖因缘,次湘山灵应、次湘山胜迹、次湘山岩泉、次湘山塔院。卷下,首碑记、次诗、次湘山八景。湘山以湘山寺而名于世。故兹篇叙湘山寺最详。其考曰,湘山寺为释全真所居。释全真者,湖南彬州资兴县程水乡人。于唐至德元年,选胜安禅,卓锡栖止。初结茅庵曰净土院,至宋改为景德寺,反又改名为湘山寺。全真化于咸通八年,享腊一百六十天,人呼无量寿佛。兹篇重在盲全真事,故又名寿佛志。他条所载,则多无可取,而尤以八景条为最差。其所谓八景者,柳山寸月、湘峡归云、盘石冰泉、华峰霁景、龙洞清溪、砻崖飞瀑、合江晓涨、赤壁秋澄。拼凑而成,无一堪称为景者。

猜你喜欢

  • 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

    四卷。明张楚叔(生卒年不详)、张旭初(生卒年不详)编选。张楚叔,名琦,号白雪斋主人,又号骚隐居士,武林(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张旭初为张楚叔之从弟,号半岭道人,又号岭樵。张楚叔藏书丰富,精通词曲,撰有《

  • 续四声猿杂剧

    四卷。清张韬(约1680前后在世)撰。张韬字球仲,一字权介,号紫微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尝司训乌程。生活于清初顺治、康熙间。著作有《大云楼诗文集》等。所作杂剧《续四声猿》仿明代徐渭《四声猿》,

  • 道德经悬解

    二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先人诸家为《道德经》作注,或以养生家言,或以儒、道家言,或以杂家言释解经文。黄元御作《道德经悬解》,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但其书使原文章次多有变更,字句亦多有

  • 宣和博古图

    三十卷。宋王黼(1079-1126)撰。王黼,字将明,祥符(今河南开封县)人。崇宁年间进士,多智,善谗佞逢迎,由宰相何执中荐为校书郎。蔡京复相,黼效过大力,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后不久,又上疏皇帝陈蔡京

  • 辛甲书

    一卷。原题周辛甲(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辛甲,亦称辛尹,原为商臣,曾多次谏纣王,而其意见从不被采纳,遂离商到周,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任太史等职,曾命百官作箴辞以劝戒国王。《左传·襄公四年》简录其

  • 四声均(韵)和表

    五卷。清洪榜撰。洪榜字汝堂,一字初堂,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天津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年三十五卒。少与同郡戴震、金榜友善,粹于经学,尚著《易述赞》、《示儿切语》、《周易古义录

  • 呻吟语

    六卷。明吕坤(见《呻吟语摘》)撰。此书上卷为内篇,下卷为外篇。书中所论涉及到“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如他在书中认为,道为天下古今公

  • 周易筮述

    八卷。清王宏撰(1622-1702)撰。宏撰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康熙十八年(1679)尝举为博学鸿词。王宏撰因朱熹说《易》本卜筮之书而作此书,以阐述其义。卷一为原筮、筮仪、蓍数。筮仪

  • 清三流道里表

    不分卷。清阿桂(1717-1797)等奉敕修。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历任伊犁将军、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是书不分卷数,以奉天、直隶、江苏、安徽、浙江五省为第

  • 宋元编年

    即《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