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明冯恩(1496?-1576?)撰。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擢南京御史官至大理寺丞。冯恩官御史时,疏劾张孚敬、方献夫、汪鋐等权臣获罪。下狱论死,及朝审不
八卷。清承印修,黄定镛纂。承印,字佩之,满洲正白旗人,附监生,官阳城知县。黄定镛字谨山,本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县志明正德间知县唐琮创修,其后有清顺治庐雍志,康熙吴应元志,皆未见传本。同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体例仿赵希鹄《洞天清录》和周密《云烟过眼录》而作。书首自序中称:“予寡嗜,顾性独嗜法书名画,及三代秦汉彝器瑗璧之属,以为极乐国在是。然得之于目而贮之心,每
二卷。清董诰等人编定。大学士董诰等人,奉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之命于嘉庆十三年(1808)编成《授衣广训》一书。主要内容是方承观的《棉花图》,其它还有康熙皇帝的《木棉赋》,乾隆、嘉庆皇帝的题诗等。此书有
三卷。附录一卷。清陆廷灿撰。陆廷灿,字秩昭,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崇安县知县,候补主事。著有《续茶经》外,还有《南村随笔》、《艺斋志》。从唐代以来,茶品首推武夷,武夷山即在崇安境内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撰。“续记”和“补遗”黄鲁曾(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七卷。清查旭(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查旭字咸斋。浙江海宁市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副榜贡生。本集有书一卷,序二卷,祭文一卷,论一卷,传一卷,杂著一卷。查旭有孝行,曾于兵乱中崎岖万里寻父遗柩,为
六卷。清李重华(生卒年不详)撰。重华字君实,号玉洲,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除此书外,还著有《玉洲诗集》。此书包括《易》、《书》、《诗》三经。于《易》皆推求于反对正对之间,所
二卷。清陈宗起撰。陈宗起生平事迹详见《周礼车服志》。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地理典籍及杂事、音韵、训诂等。所考皆有依据,实事求是,不杂浮语。以《战国策》为蒯通所撰,可备一家之说。《汉书·食货志》“天下大氐无虑
二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彦章,别号山斋,生卒年不详。潭州宁乡(今属湖南)人。据《南宋馆阁续录》载,淳熙十一年(1184年)上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又周密《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