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知言

知言

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见《皇王大纪》条)撰。是书为论学之语,随笔所记,屡经改订而成。吕祖谦称此书胜于《正蒙》。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总尝谓,本言之性不与恶对言。安国沿习其说,遂以本然者与善恶相对者分成两性。宏作是书,亦仍守其家传。其所谓性无善恶,心以成性。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指名其体曰性,指名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云云。朱子竭力毁谤其说。至作《知言疑义》与吕祖谦及宏门人张栻互相论辨。即栻亦不敢尽以其师说为对。其论治道,认为“井田制”必不可废,亦泥古而流迁谬。然其他之说实多明白正大,足以阐明正学而而辟异端。朱子亦尝称其思索精到之处,殊不可及。所以不因为有一两点瑕疵尽废其书。自元,是书不甚行于世,加之明人传刻古书,好意为串乱,此本也被妄人强立篇名,颠倒次序,字句舛谬,全失其真。唯《永乐大典》所载,尚属宋刻原本,首尾完备,条理清晰。谨据其章目,详加刊正,以复其旧,其朱子语录各条,也仍依原本。别为附录一卷,以备考证。有《永乐大典》本。

猜你喜欢

  • 至圣编年世纪

    二十四卷。清李灼、黄晟合撰。李灼字松亭,嘉定(今属上海)人;黄晟字晓峰,歙县(今属安徽)人。宋元以来,历代多有编纂孔子年谱者,然大多简略。李、黄乃广搜众家之说,于乾隆十六年(1751)撰成此书。一卷至

  • 鲁斋述得

    一卷。清丁传(1722-1799)撰。丁传字希曾,号鲁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诸生。是书皆丁传读书考证之文,共三篇。首篇《朔南暨解》论朔南之地理位置;中篇《夏琏商瑚周簠簋名义图考》,琏、瑚、簋簋乃

  • 曾子

    一卷。南宋汪晫(生卒年不详)编辑。汪晫字处微,其门人私谥康范先生,绩溪(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咸淳十年(1274),汪晫孙汪梦斗将此书和《子思子》同时献于朝廷,得赠

  • 参同契注

    二卷。清陈兆成(生卒年不详)撰。陈兆成,字宜赤,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东)人。据浙江遗书目录所载,另有《太极图说注解》作者也叫陈兆成,称为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北)陈兆成,康熙初人,与此书作者并存。然而《太

  • 海岱日记

    一卷。清张榕端撰。张榕端,字朴园,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三十五(1696)年,张榕端奉敕东祭,正月离京,登泰山,历沂山、东海,往返四

  • 竹素山房诗集

    三卷。元吾血衍(1272-1311)撰。血衍字子行,号贞白处士。钱塘(今属浙江)人。以讲学为生。另著有《晋史乘》、《周秦刻石释音》、《续古篆韵》、《学古篇》、《闲居录》等。此为诗集。“其诗颇效李贺体,

  • 秦陇回务纪略

    八卷。清余澍畴撰。余澍畴,生卒年不详,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同治元年(1862年),江皖太平军、捻军及在云南起义的蓝大顺(即蓝朝柱)兵入陕西境内,陕省回民揭竿起应,围攻地当陇蜀咽喉的凤翔府。时余澍畴

  • 大戴礼斠补

    三卷。清孙诒让(详见《周礼政要》)撰。是书以孔广森《大戴礼补注》为主,集冯登府、赵钺、丁杰、刘□诸人校本,折衷决择,正讹补阙,颇有特解,非止于订正,如首篇不从王聘珍《解诂》沿旧文《王言》,而从孔氏仍用

  • 书畴彝训

    一卷。明蔡悉撰。其生卒年不详,约明嘉靖、万历间在世。悉字士备。安徽合肥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授常德推官,后擢南京吏部主事,累官南京尚宝卿,移署国子监。悉高风亮节,为官清廉,淡于功利,体恤民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