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田诗选

石田诗选

十卷。明沈周(1427-1509)撰。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相城人。擅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恒吉、伯父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得;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四十岁后始拓为大幅,景物蓊郁沫邃,笔墨坚实豪放,颇得沉着雄浑之致。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之势,人称“细沈”。兼工花鸟,浅色淡墨,老笔纷披,而有神采。偶写人物,亦洗练。画名甚大,影响所及,形成“吴门派”。与其学生文征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缘情随事,沈郁顿挫,为论者所重。著有《石田集》、《石田杂记》、《客座新闻》等,此集不标体制,不谱年月,但分天文、时令等三类。盖仿宋人分类杜诗之例。据浙江慈溪张铁跋,盖其友光禄寺署丞华汝德所编。顾元庆《夷白斋诗话》载,都穆学诗于周,尝作节妇诗,有青灯泪眼枯句。周以礼寡妇不夜哭,议灯字未稳。是周于诗律不为不细然周以画名一代,诗非其所留意。又晚年画境弥高,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知。人谓“诗亦挥灑淋漓,自写天趣。盖不以字句取工。徒以栖心丘壑,名利两忘。风月往还,烟云供养,其胸次本无尘累。故所作亦不雕不琢,自然拔俗。寄兴于町畦之外,可以意会而不可加之以绳削。其于诗,亦可谓教外别传。”都穆《南濠诗话》称其“咏钱、咏门神、咏帘、咏混堂、咏杨花、咏落花诸联,皆未免索之于句下。盖穆于诗所得不深,故所见止灵。”集前有吴宽序,称其诗“余发为图绘,妙逼古人。核实而论,周固以画之余事溢而为诗,非以诗之余事溢而为画。”吴宽序其诗,故主持而宾画。又有李东阳后序。李东阳与周不相识。时与大学士,与周势分悬隔。以吴宽尝以写本示之,重其为人,故越三十年后又补为作之。然二序皆为全集而作,华汝德刊此选本时,仍而录之,非序此本。四库已存目。

猜你喜欢

  • 古类书残卷

    一卷。无作者姓氏。书卷首尾都残缺,亦无书题。存有整行文字七十行,尚有断行二十八行。从残卷看其体例略似唐虞世南之《北堂书钞》、徐坚之《初学记》,张楚金之《翰苑》。尤与吴淑之《事类赋》更为相近。书以偶句为

  • 张浒东集

    十四卷。明张卤(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张卤,字召和,号浒东,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因忤张居正、冯保,左迁南京太常寺卿。旋乞休归,终于家。著有《

  •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

  • 泰律补

    一卷。清闵为人撰。为人字德修,云南保山人。喜研乐学,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泰律》,以为所言甚善,唯所附图尚有缺遗,故作《泰律补》一卷。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泰律》乃《周易》精髓,专气音声直气声音,即

  • 春秋通训

    六卷。宋张大亨(详见《春秋五礼例宗》)撰。张大亨学出苏轼,其观点亦近之。苏氏尊《左传》,认为“丘明之书与六经孔孟合者十常八九”。张氏此书旨在阐发《春秋》大义,然其所论多得苏氏之旨。如鲁庄十五年《经》“

  • 六礼或问

    十二卷。汪绂(1692-1759)撰。绂字灿人,号双池,清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汪绂生平《清史稿》已入《儒林传》。汪绂家贫曾至闽中为塾师,父殁方归。其后博览群书,于天文、舆地、阵法、术数、乐律无所不

  • 春秋蓄疑

    十一卷。清刘荫枢(详见《大易蓄疑》)撰。此书是针对当时治《春秋》者多不考求经文之义而一味盲从诸家传注的不良学风而著。作者在《春秋》经文各条之下胪列《左氏》、《公羊》、《穀粱》及胡安国之说,然后自出己见

  • 杂说

    ① 无卷数。清焦袁熹撰。焦袁熹详《春秋阙如编》条。此书以《礼记》中《大学》、《中庸》注疏及《论语》、《孟子》注疏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互相比勘,抉择是非,而对朱说颇多偏袒。书中疏于考证,错谬时有。②

  • 国史经籍志

    五卷。明焦竑撰。焦竑(1540-1620),字弱候,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自幼博览群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荐请他总领其事,

  • 春秋左传释人

    十二卷。清范照藜撰。照藜字乙青,号井亭,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乾隆丙午(1786)举人,官直隶五河县知县。《左传》中人名很繁杂,有一人数名,给读者造成很多困难。范照藜此书对《左传》中王侯君公以及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