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书附录

礼书附录

十二卷。清陈风泉(生卒年不详)撰。陈凤泉,安徽泾县人,官石埭县学。该书融汇多家,博取前人有关礼制的研究成果对古礼作简要解释。重点参照清人秦蕙田《五礼通考》、宋陈旸《乐书》、清惠士奇《礼说》等。分列十二卷:卷一自冕服十二章之次至邪幅;卷二自王及诸侯城郭之制至先蚕坛;卷三自千乘之国至致日月之法;卷四自五门至乡饮酒礼;卷五自圭至妇人贽;卷六自大宗小宗至亲迎;卷七自天子七庙至射禽之仪;卷八自大夫士庙门之位至拜仪下;卷九自天地之辨上至五祀;卷十自彝尊至箪笥;卷十一自射仪至胄;卷十二自五声八音至乘车驾。该书体例是:顶格是礼书原文,低一格则是陈凤泉汇集古今诸儒之论述。该书与郑注多有异处:论禘祫力破郑玄上帝即五帝之说;论庙制,郑注本意即是天子七庙:太祖之庙及三昭三穆,但后人特欲以历世不毁之庙在三昭三穆之外,这样名为七庙实为九庙。陈氏于是说郑玄认为周文王、周武王不迁之庙在七庙内是臆说。陈氏此处分明是曲解了郑说然后再予以否定。按:陈氏立此说也许是为了迎合清人:清氏庙制祖庙皆历世不迁,(已违古礼),若言不迁之庙在七庙之外,则纵使增至数十庙也不违背古礼。该书撰写目的在偏重举业,为科举考试提供很大方便。但有关丧礼、丧服概不见,未能反映古代礼制之全貌。传世有嘉庆年间刊本。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集解

    四卷。宋赵秉文(约1159-1228)撰。赵秉文,滏阳(今属河北磁县)人,兴定元年(1217)授侍读学士。后晋礼部尚书仍兼侍读学士。撰有《道德真经集解》。赵秉文认为道与德相须而不相离,因此不将《老子》

  • 何之子

    一卷。明周弘(生卒年不详)撰。周弘,字元孚,麻城(今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为顺天通判,上疏指斥朝贵,谪代州判官,不久任尚宝司丞、少卿。大兴水利。以将材荐哱承恩等。哱承恩等反,坐谪。投

  • 说文部目分韵

    一卷。清陈奂(1786-1863)撰。陈奂字倬云,号硕甫,江苏长洲(即今苏州)人。著有《毛诗传疏》、《毛诗音》、《毛诗说》、《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证》、《公羊仪礼考证》以及是书等。是书为便于初学检

  • 东流县志

    ①十二卷,明陈春修,汪文纂。陈春,浙江仁和人,明万历初知东流县事。汪文,自号清白堂居士,邑人,官云南维摩州知州。东流旧无专志,至明正德,邑宰李浑始创修东流县志。汪文谢官乡居时,适陈春来任东流知县,于是

  • 几何补编

    四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几何补编》是一部论述正多面体和半正多面体性质和计算的著作,写于1692年。书前梅文鼎自序说:“壬申(1692)春月,偶见馆童屈篾为灯,诧其为有法之形,乃复取《测

  • 广韵藻

    六卷。明方夏(生卒年不详)撰。方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在杨慎《韵藻》的基础上,删其繁复,又增加了原书不足的部分。但疏漏之处仍较多。唯杨慎书中假借均字为韵字,方夏独改从今文,立

  •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

    见《观物篇解》。

  • 左国腴词

    八卷。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稚哲,号绎泉,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生卒年不详。著有《万姓通谱》、《太史华句》、《两汉隽言》、《文选锦字》、《名世类苑》、《

  • 亢仓子

    一卷。唐王士源(生平事迹均不详)编撰。旧本题周庚桑楚撰(不确)。庚桑楚之名,始见于《庄子》。据《庄子》外篇《庚桑楚》记载:“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晋司马彪、郭象等据此认为

  • 紫石泉山房集

    十五卷,清吴定(1743-1809)撰。吴定,字殿麟,又字淡泉,歙县(今安徽芜湖)人。仕途不畅。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时五十三岁。曾与姚鼐师事桐城古文大家刘大櫆,举贤良方正,授六品衔。刘大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