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庭吟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7)长洲刘铉序。然此本早经散佚。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衍圣公孔毓圻检校先世稿,又得而重新补葺刊刻。承庆未见有诗名称著当时,遗其诗多为平俗之句,未能为世人称道,故无影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二卷。明孔承庆(1420-1455撰。承庆,字永祚,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生卒年不详。为孔子六十代孙,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父王惟善将遗诗汇集成此编。内有明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及明天顺元年(1457)长洲刘铉序。然此本早经散佚。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衍圣公孔毓圻检校先世稿,又得而重新补葺刊刻。承庆未见有诗名称著当时,遗其诗多为平俗之句,未能为世人称道,故无影响。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三十二卷。《后集》十二卷。清祁隽藻(1793-1866)撰。祁隽藻字叔颖,一字淳甫,后改为实甫,号春甫,晚号观斋,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初,以
六卷。明冯时化撰。冯时化,字应龙,号与川,晚年自号无怀山人。生卒年、籍贯及其事迹均不详。著有《酒史》一书。是书主要记载关于酒的诗文和故事。全书分酒系、酒品、酒献、酒述、酒余、酒考六部分。然而错乱、谬误
十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诸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由庶吉士改金华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少时孤贫,
三卷。清刘之份编。之份,字平胜,里籍、生卒年均不详。是集凡三卷。系明代闺阁诗选。其中,《初集》、《二集》、《新集》各一卷。并于所录诗作之前,将作者之族里等情况别编介绍之,有助于增强对闺阁诗人及诗作的理
十卷。清汪龙(详见《毛诗异义》)撰。此书大旨在于申明郑笺。考其所学,师出归安丁小尺,又与金坛段玉裁相交,因此他说诗,笃守传笺,而尤其遵循训诂通假之理。此书虽名申成,但也只就可以阐发的加以引申,至于偏执
十四卷。清方葇如撰。方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此书全部采用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代本无这种体例,只不过是方葇如想标新立异而已,与经义并没有关系。《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卷。附刻 二卷。明徐学诗(1517-1567)撰。徐学诗字以言,别号龙川,上虞(浙江绍兴)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选郎中。以劾严嵩父子罢职。隆庆(1567)初起南京通政司参议,
三集,三十八种,一百四十一卷。清国粹保存会编。清光绪年间,邓实与黄节等人编《国粹学报》,提倡旧学,尤重宋明遗老的著作。学报之外,刊古人遗著,有《国粹丛书》等数种。《国粹丛书》共出三集,所收多为宋明遗老
一卷。明张鸣凤撰。鸣凤字羽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桂林府通判。该书是其贬谪利州时,自京赴四川谪居地以及由谪居地回京途中所作,主要记载沿途所见之名胜古迹,于碑
四十卷。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白话小说集,为“三言”的第三集。收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四十篇,都经过冯氏加工整理,形式、风格统一。此集比《古今小说》、《警世通言》略后问世,所收宋元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