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要义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前有拜五经斋主人锡寿《识》语,称“己已秋得宋雕本《礼记要义》”,当即姚本所从出。又称“凡此本与俗本异者,必与山井鼎所据足利本同”,已不尽核。又称“读经有疑义,能旁通博引,折衷于至当,往往若符节然”,尤为不合。又“了翁是书,初未参加一语,又称《群经转刻》,”纰缪益多。”乃叹此等书固天壤之鸿宝”。又有“阮元《提要》,乃校刊时所加”。凡《九经要义》,《宋史·艺文志》著录外,《读书附志》诸书不载,《内阁书目》所列已有缺佚,以及虞集有《序》、方回《跋》。“了翁所撰《周易集义》,亦及诸经《要议》,言之綦详”。又谓“诸经注疏,自宋递传至今,脱文伪字不可胜举。了翁所据犹宋时善本,足资纠订”。此说甚是。而谓“《礼记》孔疏文繁义富,未易得其崖略。了翁删汰过半,颇为精允”。则亦未尽然也。《要义》为谪居靖州时所作,读经自课,摘要以便检阅,也并无删订之心;故每篇各为条目,经文注文皆缺略不完整,又不很依经顺序。《宋史本传》曰“要义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提要》于《易要义》曰:“翦除支蔓,独撷英华”。于《书要义》曰:“汰其冗文,使精华毕撷”。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何云“订定略载经注,注姑弗论。经岂有冗蔓精华之别,倘谓经注因订正义而及。则有但引经注而不及正义者,将何以说。甚矣读书心细者之难也。唯其所据为宋本,与今本异同处,直一字一缣。阮元撰《校勘记》,尚未得是书,故引卫氏《集说》而未及此”。今据阮刻注疏本,姑就第三卷校之。如注文“居,读为姬姓之姬”。此本同,足利本“为”作“如”。(按“读为”者易其字,“读如”者拟其音。似足利本为佳。但岳琦本卫湜《集说》作“为”)“凡棺因能湿之物”,“因”作“用”,与足利本同。“诔其行以为谥也”,此本同,足利本重诔字。(按下“诔”字当为“累”。)“尼父因其字以为谥”,此本同,足利本“其”作“且”。(按“且者荐也”,似足利本长,岳本亦作“且”)可见锡寿之说并未“尽核”。疏文则“乾为君为父”,此本“君”下无“为”字。“其文开广”,此本“开”作“既”。“或谓雉鼻耿介”,此本“鼻”作“性”。“曾子重其郭而轻其禄”,此本“郭”作“身”。“故郑云二十六月也”,此本“六”作“七”。“郑注娣姒妇者”,此本“注”下有“云”字。“进退无理”,此本“礼”作“理”。“须有赗赙”,此本“赗”作“赠”。“小敛则改袭裘而加武与带经矣”,此本“袭”下无“裘”字。“互说是也”,此本“互”作“元”。“不设碑繂,不设碑繂不备礼”,此本无下“不设碑繂”四字。“马鬣之上”,此本“”作“”。“黄拾裹也”,此本“拾”作“祫”。“上有杭席故也”,此本“杭”作“抗”。此类大致与惠栋校宋本、山井鼎引宋板同。其余校不胜校,亦非片纸所能容。然仅此已足可见此书之梗概。光绪间苏局重刻阮本《十三经注疏》,曾用《要义》校勘。凡阮本空圈仍之,从《要义》发现者加以实圈。了翁有《鹤山全集》,其经学主要在《周礼折衷》中见之。此书有江苏书局本。

猜你喜欢

  • 无锡县志

    四十二卷。清徐永言修,严绳孙、秦松龄纂。严绳孙,字荪友,江苏无锡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学鸿儒荐召试,授翰林检讨,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中允。与秀水朱彝尊、吴江潘耒、富平李因齐称四布衣。参于修纂《

  • 贫士传

    二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姬水字淳父,吴县(今属江苏)人。黄省曾之侄。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记载历代贫士的专著。选录自周至明代初年的贫困士人,共计75人。除传记外,每人还各为赞。然千古以来

  • 颜氏家训

    二卷。北朝时颜之推(531-约590)撰。颜之推字介,山东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县)。其父勰,对《周官》、《左氏学》很有研究,颜之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十二岁时,正值梁湘王绛自讲老庄,于是拜绛为

  • 憗斋存稿

    四卷。清白乃贞(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白乃贞,字廉叔,号蕊渊。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著有《憗斋存稿》。是集凡四卷。皆为诗。集前有余恂序。其诗叙述真挚朴素,不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见《病机气宜保命集》。

  • 词韵谐声表

    四卷,陈任中撰。其书分词韵十九部:一东董、二江讲、三支纸、四鱼语、五佳蟹、六真轸、七寒阮、八萧筱、九歌哿、十麻马、十一庚梗、十二尤有、十三侵寝、十四覃感、十五屋沃、十六觉药、十七质陌锡职辑、十八物月曷

  • 馆陶县志

    十二卷。清赵知希纂修,张兴宗增修。赵知希,字大音,安徽泾县人。出身举人,雍正三年(1725)任馆陶县知县。张兴宗,字肯堂,浙江鄞县人,雍正十三年(1735)任馆陶知县。雍正五年(1756)“诏修直省通

  • 新史奇观

    见《新世弘勋》。

  • 说文论正

    二十四卷。清王育(生卒年不详)撰。王育字石隐,号庄溪,太仓(今属江苏)人。与陈瑚(字确庵)、陆世仪(字桴亭)志同道合,明亡后隐居讲授,不改衣冠。此编按许书部首分韵编次,许氏说解悉仍原本。其论正逐义分疏

  • 阴符经三皇玉诀

    三卷。原题轩辕黄帝制。此书卷首有《序》,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取出开看,尽为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黄帝与百官议此经,皆不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