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集解

老子集解

二卷。明薛蕙(生卒年不详)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属安徽亳州)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0)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撰有《老子集解》二卷。此书编于嘉靖庚寅年(1530),其后屡次加以修改,成于丙申年(1536)冬。作者自称,此书有补于“道德”之万分,虽为矜炫之语,而其间确有精义,其说精当。如其谓《老子》之道的宗旨,即“惟遵人及其天性,而非异端之流,方士之养生,往往穿凿于性命之处,不知长生之道,不越乎养性”。此说与元代吴幼清之说相似。此书《道经》、《德经》各以篇首一字为篇名,并非《老子》原书篇名。因《老子》语言大多用韵,其书遣辞用句多变,以谐韵为主,并不从一字之中取义,词语融汇贯通。注释解义也体现经文之本义,明白晓畅。其中第三十八章《论晋人之失》见识卓越超群,实为本书论述之精华。章末附考异,以便参稽。书中引有《管子》、《庄子》、《列子》、《荀子》、《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汉书》等诸书,参考印证,极有分寸。然而第五十八章“记刑名”不源于“道德”,谓“太史公以老庄与申韩同传为失之大者”,未免拘于成见。后世学者认为此书论述精当,史事与经文相互印证。对《道德经》研究的补充极有见识。虽然语文过于用韵,但仍不减本书之价值。现存《惜纂轩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客难

    五十五卷。清龚元玠(1703-1784)撰。元玠字鸣玉,一字瑑山,号畏斋,江西南昌(今南昌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铜仁县知县,在任完善城建,倡修学宫。后降改教职,补抚州府教授。元玠少贫好读书,未

  • 宪章录

    四十七卷。明薛应旂(详见《宋元资治通鉴》)撰。所载上自洪武,下至正德,以续其作《宋元资治通鉴》。然所采史料多出于杂书,故缺乏甄别,失之于轻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明万历刻本四十六卷,其卷三十九为上下两卷

  • 汤液本草

    三卷。元王好古(详见《医垒元戎》)撰。书名“汤液”取其《汉志》中“汤液经方”之义。王氏取本草及张仲景、成无已、张洁古、李东垣之书,间附己意,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辑成此书。上卷为药性总论部分,选录

  • 晋泰始笛律匡谬

    一卷。清凌廷堪(生平事迹见《燕乐考原》条)撰。一生致力于礼经,著有《礼经释例》,又精于乐,著有《燕乐考原》、《晋泰始笛律匡谬》等。期由燕乐以通古乐,清儒于古礼乐之研究,以凌氏为最。此书系针砭晋荀勖《笛

  • 春秋三传通经合纂

    十二卷。明周统(生卒年不详)撰,清周梦龄、周毓龄增辑。周统字学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敦厚堂主人。周梦龄字蘧庄,周毓龄字问袁,周统的裔孙。该书前有明万历戊子(1588)郝敬序;又有《论略》若干则

  • 祁忠惠集

    十卷。明祁彪佳(1602-1645)撰。祁彪佳,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唐王谥忠敏,清谥忠惠。彪佳善诗文,工画山水、竹石、花卉。著

  • 尚书要义

    十七卷,《序说》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撰。了翁贬居靖州时,著《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尚书要义》乃其中之一。《尚书》文词古奥,唐人已称该书“佶屈聱牙”,此书伪孔传随文作注,不少古词古

  • 诗经考

    十八卷。明黄文焕撰。文焕字维章,永福(今属广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中,由山阳县知县,擢翰林院编修。坐钩党,与黄道周同下诏狱,后得释,流寓南都而终。著有《赭留集》,系在狱中

  • 疑雨集

    四卷。明王彦泓(?-1642年)撰。彦泓,字次回,金坛(属江苏)人,明诗人。官华亭县训导。彦泓博学,好作艳体小诗,造语新柔,有唐李商隐遗风。明代黄虞梭《千顷堂书目》载该书为六卷,次于天启末年;《明史·

  • 南山集

    清戴名世(1653-1713)撰。戴名世字田有,号忧庵,世居南山,后人称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清朝学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所撰《南山集》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流露出怀念故国情调,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