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自警编

自警编

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齐家、接物、出处、事君、政事、拾遗八类,八类之下再分子目,共分见识、器量、正心、检身、诚实、操守、定力、清廉、俭约、嗜好、言语、韬晦、摄养、好生、孝友、教子孙、居处、交际、乐善、教育、厚德、报德不报怨、又命、恬退、休致、忠义、德望、得体、讲读、谏诤、忧国、荐举、用人、善处事、使命、镇静、济人、救荒、辨诬、财赋、制胜等五十五目。所载至靖康(1126——1127)而止,其后,只有朱熹议论偶尔采入,其余多未涉及。虽所列多为人所习闻,但缕析条分,便于阅览。财赋、兵及拾遗等类目皆寓鉴戒之意,可为时人及后人之药石。原本各条之下注明所引书名,今多佚脱,当为传刻者遗失。今传《四库全书》本作九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作一卷。

猜你喜欢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六李集

    三十四卷。明代内乡李氏二世六人之诗。各为:李宗木《杏山集》八卷;李蓘《太史集》六卷;李荫《比部集》九卷;李云鹄《诗御集》四卷;李云雁《白羽集》二卷;李云鸿《秋羽集》五卷,其中以李最为知名。其诗源出何景

  • 高常侍集

    十卷。唐高适(701?-765)撰。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渤海(今属河北)人,《旧唐书》又作渤海蓨人。少性拓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士大夫均以诗歌干进。高适年过五十,

  • 重刊宋绍熙公羊传注附音校记

    不分卷。清魏彦撰。魏彦,邵阳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前有同治二年自序,知为咸丰、同治间人。自序又称“助予读者,仁和龚君橙也”。龚橙即自珍子,字公襄,号石匏,又号孝拱。少年以才自负,屡试不第,流寓上海,治

  • 赵氏孟子章指复编

    一卷。清萨玉衡编辑。玉衡字檀河,福建闽侯人。是书首有玉衡自序,作于嘉庆十九年(1814)。所辑《赵氏孟子章指》全部依据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与马国翰所辑同,但体例上有微异。玉衡于七篇中各标第几章,马国

  • 心性书

    无卷数。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论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钟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所作的注和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进行阐发。盖欲仿

  • 心远堂诗集

    十二卷。清李霨(1625-1684)撰。李霨,字景霭,号坦园,据梧居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卒后谥文勤。李霨政务之暇,喜交文人名士,彼此吟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白鹿洞规条目

    二十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王澍见《禹贡谱》条。全书以朱熹《白鹿洞规》为纲,并分类分条进行论述,论述中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著述及史部著作中的内容,是一部系统研究朱熹《白鹿洞规》的书。

  • 增定玉壶冰

    二卷。明闵元衢(详见《罗江东外纪》条)编。起初,都穆采古来高逸之事,撰成一书,题名为《玉壶冰》,经宁波张孺愿稍加删补,改题为《广玉壶冰》。闵元衢仍感未尽,仍又增定此编。共二卷,卷一为纪事,卷二为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