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襄阳府志

襄阳府志

①八卷,清杜养性修,邹毓祚纂。杜养性,字敬修,奉天沈阳(今辽宁沈阳市)人,拔贡,官襄阳知府。邹毓祚,湖北远安人,官襄阳府教授。宋郡守高菱创修《襄阳郡志》四十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后正德间下荆南道副使聂贤续修,见《明史·艺文志》。万历间知府吴道迩又修,《四库全书》录入存目类。顺治间巡抚赵兆麟四修,海内仅传孤本,康熙初杜养性任郡守,复从事修辑,延邹毓祚主其事,历数年而成志。《襄阳府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八卷。分五十二类,起星野,迄文诗。此志据顺治赵兆麟所修之志,略事增补,故未能脱前志范围。但赵志修于顺治中叶,当时鼎革之后,兵戈稍息,地方元气尚多未复,文献散佚,难以称辑,故赵兆麟以巡抚修志,尚不能尽人意,其因限于时势,能稍存文献,已属不易。而杜养性修志时,承平已久,仍不广事搜求,详加考究,使一郡文献皆存志中,而因陋就简,袭前人旧籍,实属不该。② 四十卷图一卷,清陈锷纂修。陈锷,字白崖,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进士,官襄阳知府。康熙初年知府杜养性修府志后,已八十余年未修,旧志舛错讹误不可卒读,新事层见迭出。陈锷莅任,纂成府志。《襄阳府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此志鉴于前人疏陋之失,悉心订正。卷中所列,皆依据事实而载,不抄袭陈志,也不独凭臆见,妄斥前非。故《湖北通志》称其考据史传,在湖北清朝府志中,仅次荆州,胜于他府。但陈锷虽详考载籍,细正旧说,惜采访未尽,致有遗漏,古迹胜地多未亲临,行文之间也有违实况。此志于闭门著书,颇加扼腕,此等小疵,不掩良志之全部。③ 二十六卷,志余一卷,清恩联、吉尔哈春修,王万芳纂。恩联,字星五,满洲镶黄旗,笔帖式,官襄阳知府。吉尔哈春,荆州驻防附生,官襄阳知府。王万芳,本县人,优贡,官八旗官学校汉教习。府志自乾隆知府陈锷修后,下迄光绪间,已百余年未修。其间叠遭兵变,文献多缺,恩联等人延王万芳主修志事,志创议于恩联,吉尔哈春续其业,复奉调离。王万芳以一方名儒独主纂事,始终不渝,得以成功,历时一年多,成志。《襄阳府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此志距陈志历年久远,不能尽赖前人故籍,采访之始力求精确。志中艺文金石诸志,尤能祥为勾稽,所附忠义录,可窥郡中兵燹情况。祥异杂事概附志余,不入卷中,以地志非国史,不能以五行志例列之。

猜你喜欢

  • 尚书疑义

    六卷。明马明衡(生卒年不详)撰。明衡字子萃,福建莆田人。明代经学家。正德间登进士第,官至监察御史。以论救邓继曾及争慈寿太后诞辰免朝之事获罪,终身废弃。明衡初受学于王守仁,闽中有王氏学,自明衡始。此书博

  • 易疏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

  • 五经析疑

    ① 一卷。题宋邯郸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此书陶宗仪《说郛》辑本题魏邯郸绰撰,而王谟辑本则题宋邯郸绰撰,均无根据。王谟避开《说郛》辑本,从《初学记》辑出四条,从《北堂书钞》

  • 黔类

    十八卷。明郭子章(生卒年不详)撰。郭子章著有《蠙衣生易解》。本书为郭子章巡抚贵州时所辑,所以名曰《黔类》。但并非黔志,其实是一本隶事之书。共分三十六门。书中自序称取古今轶事僻事类之。经书人所共读者略,

  • 寓庵集

    八卷。元李庭(1194-1277)撰。庭字显卿,华州(今属陕西)人。年十六举进士。金末避兵商邓山中。后辟为陕右议事官,迁陕西讲议。至元七年(1270)授京兆教授。所著《寓庵集》前三卷为诗(五言古诗、五

  • 谭樵海集

    六卷。附《幽谷集》一卷,《霜岩集》一卷。明谭宝焕(约1497年前后在世)撰。宝焕,号樵海,江西乐安人。生卒年不详。少好讲学,为文多涉理趣。著有《性理吟》。《谭樵海集》收文三卷,诗三卷。其诗亦沿《击壤集

  • 房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杨延烈修,郁方董等纂。杨延烈,字子扬,山东章邱人,进士,官房县知县。郁方董,字小晋,江苏嘉定人,主簿衔。县志,明弘治时教谕陶釜修《房县志》六卷,嘉靖时主簿严光修《房县志》,俱无传本。

  • 望云集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

  • 仪礼蒙求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

  • 楚石禅师语录

    二十卷。元代释梵琦(生卒年不详)撰。梵琦,俗姓朱,字梵琦、楚石或昙耀。明州象山人。据《补续高僧传》卷十四记载:他还在襁褓中时,有“神僧”抚摩过他头,并说:“此佛日也,他时能照烛昏衢乎”,故人称他为“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