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略释
四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初刊于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二年(1887)重刊。卷首有总论,卷一为泻药论,卷二为吐药论、利小便论、发表论、化痰论、杀虫论,卷三为补药论、行血气论、止痛宁睡论、改病药论,卷四为平脉平脑论、解毒杀微细生物论、引症外出论、消肿润皮去毒论、解酸论、蒙药论、杂述、调养制药论。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有博济医局本。
四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初刊于光绪元年(1875),光绪十二年(1887)重刊。卷首有总论,卷一为泻药论,卷二为吐药论、利小便论、发表论、化痰论、杀虫论,卷三为补药论、行血气论、止痛宁睡论、改病药论,卷四为平脉平脑论、解毒杀微细生物论、引症外出论、消肿润皮去毒论、解酸论、蒙药论、杂述、调养制药论。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有博济医局本。
一卷。清李刚己(1872-1914)撰。李刚己,字以行,直隶南宫县(今属河北省)人,光绪进士。官至山西灵邱县知县。入张曾扬幕府。著有《西教纪略》、《诗集》。此集为《李刚己诗集》。仅一卷。其诗学杜甫,颇
四卷。明张鼎思(生卒年不详)撰。鼎思字慎吾,安阳(今属河南省)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著有《琅琊曼衍》、《琅琊代醉编》等。此书为考证古文之书。但多抄撮前人之语。其第四卷专解《周易》,多杂录《李氏
二十七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今属陕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名。授翰林编修。因忤宦官刘瑾,以病告归,瑾败,起为原官。嘉靖三年(1524),以议礼得罪
一卷。晋徐邈撰,清马国翰辑。据《晋书·徐邈传》,徐邈著有《春秋音》,今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并参考《集韵》,辑录佚文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该辑本对研究古音韵有一定参考价值。
无卷数。清孙承泽(生卒年不详)撰。孙承泽字耳北,号北海,益都(今属山东)人。明崇祯进士,任给事中。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为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明辨录》、《学约续编》、《考正晚年定论》
见《新吾吕先生集》。
二卷。明西洋人毕方济撰、徐光启编录。毕方济生平事迹不详。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崇祯初,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早年从利玛窦等学
一卷。清赵新撰。此书用笔记体例,分条论说。对六十四卦只部分诠释。每卦之爻亦不全释,或释一二爻,或不释爻辞,只释象辞。其说以汉易为宗,所引十之八九来自虞翻。虞翻于易象不知、易理未解之处,则参用虞氏卦变爻
一卷。明郑晓(1499~1566)撰。晓字窒甫,号淡泉翁,谥端简。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代著名学者。嘉靖二年(1523)举进士,授职方主事。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召拜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兼副都
二十六卷。相传为秦吕不韦(?-前235年)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吕氏春秋》有二十六篇。今本凡十二纪、八览、六论:纪所统子目、六十一、览所统子目六十三、论所统子目三十六,实一百六十篇。另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