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嵩

说嵩

三十二卷,清景日畛著。景日畛(约1662-1733),字东旸,号嵩崖,河南登封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高要县令、礼部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书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全书三十二卷,分为:卷一至卷八,统记嵩山二室和箕山,卷九以下分星野、沿革、形势、水泉、封域、游记、古迹、金石、传人、物产、二氏、撰异、艺林、风什。此书名曰“说嵩”,实为嵩山专志。景日畛自题云:“全嵩本末远近之势,流峙分合之形,古今盛衰之异,贤贵人物,芸生万汇之不齐,在十四篇中矣。”今观其书,体例严谨,内容丰富,综汇嵩山古今史料翔实完备。对《嵩书》、《嵩山志》等旧志所载,皆考核剖析,具见根据。对佛老传闻辩驳有力,是一部研究嵩山历史的重要著作。

猜你喜欢

  • 读易窗易述

    八卷。清邓显鹤撰。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新化人。嘉庆甲子(1804)举人。曾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著述颇丰。此书为其主讲濂溪书院所作。据书前自序称:“余年十二时,同仲兄云渠受易于李愚庄师。师教以德体象

  • 佩文韵溯原

    五卷。清刘家镇撰,其子齐昂校。家镇字奂为,福州人。其自序略云:诗家以押韵奇险相尚,于《广韵》《集韵》等书挈音韵之总要者,往往置而不观。我圣祖仁皇帝御定《音韵阐微》,集韵学之大成,洋洋盛典,但其书罕传,

  • 别本农政全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在《农政全书》六十卷本外,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实际上,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并不存在另一个“

  • 东浦词

    一卷。宋韩玉撰。当时有两个韩玉。一为元刘祁《归潜志》所载,其人字温甫,燕地人,擢第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后为凤翔府判官,大安间为陕西帅府檄授都统,终于金;一为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所载,其人曾与司马文季

  • 书传补义

    三卷。清方宗诚撰。本书卷一通论大义,卷二通论要义,卷三附论疑义。其中,卷三对于蔡沈《书集传》所未详者,则引他说以补充之;蔡传所未尽者,方宗诚就参以己意来发挥蔡氏观点;蔡传原有失误的地方,方宗诚就推原经

  • 离骚经订注

    一卷。明赵南星(1550-1627)撰。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高邑)人。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敢谏,官至吏部尚书。崇祯初谥忠毅。著有《史韵》、《学庸正说》、《离骚经订注》。书前

  • 南菁札记

    十四种,二十一卷。清溥良编。溥良,生卒年不详。满洲正黄旗人,官三等奉国将军,理藩院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此书是溥良督学江苏时所编。南菁讲舍为瑞安黄体芳所设,后长沙王先谦继之,提倡宗风,聚集了许多学者,丛

  • 谈艺珠丛

    二十七种,四十五卷。清王启原编。王启原字君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王启原学术、诗文均善长。此丛书所收为历代诗话著作。据其自序云:“盖自梁刘勰有明诗之篇,钟荣品诗遂详派别,唐人好言类格,而表圣之品,犹能

  • 衡门集

    十五卷。明郑履淳(约1578前后在世),编,其子郑心材(约1590前后在世)续成。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郑心材,字敬仲,号思泉。生卒年不详。

  • 杜韩集韵

    三卷。清汪文柏(生卒年不详)撰。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浙江嘉兴人。官兵马司指挥。本书取杜甫、韩愈二家之诗句,按今韵摘出,编在每一个字下,以供吟咏学习之用。共三卷,每卷又分上中下。所摘之句,不著原诗题。